請命道:“沈閣老,卑職同樣願意出一份力,誓死效命!”

事情既然已經碰到了,那躲肯定是躲不過,況且王政本就有著對沈憶宸的崇拜敬仰之心,他相信自己的選擇沒錯。

“那好,既然有一顆報國之心,就回去召集京衛兵馬等待本閣部指示.”

雖然早在麓川獻俘大典上,沈憶宸就與王政有過接觸,但是雙方畢竟沒有什麼過命的交情。

哪怕對方願意主動效忠,沈憶宸依舊只是表態為國效力,作為後手使用。

“是,卑職遵命.”

王政能理解沈憶宸的警惕,自己會用行動來證明效忠之心。

一番部署完畢之後,沈憶宸就朝著公府內朱儀的院落走去,不過當他剛走到長廊的時候,就發現朱儀同樣一副神色匆匆的模樣,正準備前往公府前廳。

於是乎沈憶宸趕忙喊了一句:“大公子.”

聽到身後傳來沈憶宸的呼喊,哪怕心中有些急切,朱儀還是停下來腳步詢問道:“向北,有何事嗎?”

“大公子,冒昧詢問一句,恭順侯吳瑾率領三千營兵馬入宮,是不是你的命令.”

聽到沈憶宸的問題,朱儀臉上的表情十分精彩,他正是為了此事緊急出門的,沒想到湊巧撞到了一起。

“你覺得以恭順侯的爵位,會聽命於我一個右都督嗎?”

“不是大公子,那是公爺?”

三千營已經被景泰帝任命成國公朱勇統帥,但是由於公爺這幾年身體跟精神大不如前,基本上軍中事務全權交給了朱儀來處理。

確實恭順侯乃超品勳戚,加之地位資歷俱在朱儀之上,是不太可能聽命於他。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公爺下達的命令。

結果讓沈憶宸沒想到的是,“不是父親大人,是元輔陳循下達的調令.”

陳循下達的命令?聽到朱儀的回答,沈憶宸愈發感到情況有些撲所迷離,為何陳循會介入到皇太子薨逝的事件中來。

還有就算他想要介入,又以何名義調動恭順侯吳瑾率領的部分三千營兵馬,後者身為勳戚又為何要聽從內閣調令?“大公子,恭順侯吳瑾不是公爺的部下嗎?”

朱儀聽到沈憶宸這句提問,他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開口回道:“恭順侯吳瑾是韃官,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並不是公爺.”

聽到這個回答,沈憶宸的茅塞頓開。

三千營是明朝京營中的騎兵部隊,最初組成部分是明成祖朱棣從兀良哈三衛借來的騎兵,後續這群韃官選擇效忠於大明,這才成為了京師三大營之一。

對於韃官而言,明朝皇帝才是他們的宗主跟伯樂,可能有著一種皈依者狂熱的存在,很多時候明朝韃官往往更為忠誠,願意為大明君王效死!恭順侯吳瑾世代韃官,父親吳克忠與叔父吳克勤,全部為了護駕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殉國。

至於吳瑾則死戰不退,讓瓦剌也先都敬佩其忠義,最終饒了一命放回京師。

那麼毫無意味,恭順侯吳瑾最初的效忠物件,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可問題是恭順侯吳瑾效忠朱祁鎮一系,內閣首輔陳循徵召他是什麼意思,難道說自己之前的猜測全部是錯誤的,陳循並沒有改投景泰帝朱祁鈺門下,依舊身在曹營心在漢。

陳循才是主導一切的幕後黑手?想到這些可能,沈憶宸整個人都驚呆住了,畢竟這番變化著實有些讓人不可置信。

陳循明明都已經得到了景泰帝朱祁鈺的賞識,讓他在文官中排名僅次於天官王直跟禮部尚書胡濙,還在兵部尚書于謙之前。

以他的資歷跟威望,能站在這種位置已然稱得上巔峰,難道還不滿足嗎?不過還有一絲疑問沈憶宸不解,那就是儀銘同樣率領著神機營前往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