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項莊舞劍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明發生奪門之變這樣的皇權鬥爭時刻,遙遠的漠北蒙古同樣出現了腥風血雨,瓦剌首領也先召開了蒙古諸部會盟,正式向全蒙古宣佈自己繼承大汗之位,否定了黃金家族傳承數百年的法統。
雖然脫脫不花傀儡大汗出身,能力非常中庸還向大明俯首稱臣,讓許多蒙古部族給視為恥辱。
但是成吉思汗曾經給蒙古人帶來了無上榮光,其後人繼承大汗法統已成為草原共識。
不管也先如何解釋,自己並沒有弒君以下犯上,脫脫不花是死在了胞弟阿噶巴爾濟手中。
可這種說詞忽悠下三歲小孩可以,也先稱汗意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怎麼可能讓蒙古諸部貴族信服?擺明了你這老小子是大逆不道之輩,企圖謀朝篡位才有了脫脫不花身死的經過,怎麼有臉說出是為大汗復仇才起兵攻打韃靼部的?更為重要的是,明朝方面傳來了詔書,宣佈皇太子猛可即將要返回韃靼部繼承汗位。
黃金家族血脈都還沒有絕嗣,哪輪得到你擔當什麼大元天聖可汗,也配?當然無論怎麼心中不滿,脖子也硬不過鋼刀,也先當眾斬殺了幾個“出言不遜”的蒙古貴族後,剩下的各部族首領立馬領悟了後世一句至理名言——“槍桿子裡出政權”。
於是乎在強權的壓迫之下,蒙古諸部貴族與也先共同祭拜長生天,宣佈新一代的蒙古天聖可汗即位,同時也意味著從成吉思汗到元順帝一系,正統大元乃至於蒙古君王的傳承“旁落”。
哪怕也先依舊打著大元的名號,實則連北元的法統都已經丟失,廣袤的草原上再無“大哉乾元”的傳承,只剩下了蒙古可汗。
本來也先登上汗位,就是靠著兵馬多、拳頭硬這兩點達成的,引發了大部分蒙古諸部貴族的不滿。
讓他在土木堡一戰中達成的聲望崩塌,面臨跟脫脫不花俯首稱臣後,大汗威嚴掃地一樣的局面。
理論上藏有隱患的可能下,按照也先之前的雄才大略,應該會很敏銳的察覺並且想辦法消除。
結果不知道是被汗位衝昏了頭腦,還是被權勢給膨脹了野心,他在稱汗之後連出昏招。
早在攻打韃靼部之前,也先就與阿剌知院達成了協議,稱汗之後把太師之位授予對方,作為忠誠跟出生入死多年的獎賞。
可是瓦剌一部的崛起,早在也先父親脫歡在位之時,靠的就是蒙古太師帶來的權威跟尊榮。
可能沒有誰比也先更加清楚,這個位置的重要性跟潛力,哪怕阿剌知院一直忠心耿耿陪伴左右,他也不放心把太師之位拱手讓人。
於是乎也先背棄了誓言,把本應該加封阿剌知院的太師頭銜,加封了給自己的兒子,畢竟關鍵時刻還是自己血脈更為靠譜。
但偏偏太師也先犯了與景泰帝朱祁鈺相同的大忌,那便是繞過長子博羅納哈勒,先立次子阿失帖木兒為蒙古太師。
景泰帝朱祁鈺打壓老牌勳戚加上立幼的騷操作,如果不是歷史改變碰到了沈憶宸,太上皇朱祁鎮奪門之變說不定就成功了。
如今尊為可汗的也先,身邊可沒有一個沈憶宸來幫助他改變歷史。
這樣操作的結果,就是阿剌知院懷恨在心,長子博羅納哈勒與其部族嚴重不滿,再加上稱汗導致蒙古諸部貴族不服,簡直是把路給走絕了,陷入了“眾叛親離”的下場。
武力強盛之時,眾人皆敢怒不敢言,看似平安無事。
只要也先或者瓦剌內部出現什麼動盪,整個穩固的局勢瞬間就會分崩離析。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瓦剌強橫無比,兵臨明國京師城下後,沒過幾年彷彿銷聲匿跡了一般,再到蒙古大軍攻打京師的時候,已經到了百年之後的俺答汗。
原因就在於也先後期昏招頻出,完全跟之前英明神武的形象判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