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開疆拓土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卞和嘴中的趙緹帥,就是錦衣衛指揮使趙鴻傑,錦衣衛乃天子親軍,指揮使地位遠高於正常衛所指揮使,一般情況下會尊稱為緹帥。
沈憶宸這一年多來雖然征伐漠南蒙古,但卻始終跟趙鴻傑保持著書信聯絡,以此來了解朝中局勢變化。
奪門之變結束後,歷史改變明英宗朱祁鎮賓天,意味著景泰帝朱祁鈺徹底坐穩了皇位,同時皇權傳承最大的威脅從皇兄轉變為了皇侄朱見深。
他一直想要易儲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可是宗親藩王加上傳統儒家文官集團,均無法接受太子無過被廢,並且早在景泰帝朱祁鈺繼承大統之位的時候,就與宗親和文官集團達成了協議,帝脈要傳承回嫡長子朱祁鎮一系。
親王宗室就藩在大明各地,想要一個個說服他們很明顯不太現實,朝中大臣就是景泰帝朱祁鈺的主攻目標。
只是很可惜,一年多來在文官集團中勸說收效甚微,哪怕視為親信的內閣首輔陳循,在易儲這個問題上都打著馬虎眼,始終不明確表態是否支援。
相反提拔的忠國公石亨等一眾新貴勳戚,對於什麼儒家的禮法傳承不感興趣,信奉誰的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堅定支援景泰帝朱祁鈺易儲。
但問題是在土木堡之變後,整個武將勳戚集團處於沒落期,曾經叱吒朝堂的諸多公侯僅剩下成國公朱勇一人,這還是靠著護駕勤王之功才復爵的,遠遠達不到當初如日中天的權勢。
區區一個忠國公石亨跟幾個新貴,拿什麼跟朝中的文官集團鬥?更別說忠國公石亨本身就毛病頗多,行事又各種飛揚跋扈,三番兩頭就被科道言官上疏彈劾,想要挑戰整個文官集團還是差距太大。
不過很多事情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有沒有拿出態度又是另外一回事,石亨對於易儲的堅定支援,讓景泰帝朱祁鈺對於他可謂是特加恩寵,言無不從。
哪怕景泰元年魯莽率領宣大邊軍出征慘敗,事後都沒有任何的問罪處罰,僅僅不痛不癢的斥責兩句。
並且造成重大傷亡後,石亨利用自己總兵九邊的權勢,讓親族填補到邊軍將領中。
目前為止宣大方面中高層將領,有半數是石亨的親族子弟,隨著追贈穎國公的宣府總兵楊洪去世,可以預測到未來這個比例還會往上提升,這才有了卞和的那句非家國之福。
對於朝堂一年多的變化,沈憶宸在天聖汗也先的重壓下,壓根就沒有精力去過多關注。
亦或者說就算關注了又如何,到了公侯這個級別的爭權奪勢,哪怕身為內閣大臣想要插手都有心無力。
“於少保還是太剛正孤傲,堅持本心就註定跟皇帝漸行漸遠.”
沈憶宸唏噓的回了一句,雖然他人不在廟堂之高,但依舊能敏銳的看穿事情本質。
忠國公石亨的崛起,一方面是他作戰威猛,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之至少在明面上對景泰帝朱祁鈺足夠忠誠。
另外一方面就在於,皇帝需要他這麼一號人物備受恩寵,來平衡朝堂上各方勢力格局。
于謙在京師圍城的國難之際,給他放權有點過多,太子少保加兵部尚書並且總督天下兵馬,這份權勢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凡是個有野心的權臣,可能連皇帝都能操控。
這就是為什麼朱祁鈺對於謙忌憚頗深,乃至於有些提心吊膽害怕他謀逆。
偏偏於謙兩袖清風,人品毫無瑕疵堪稱聖人級別,想要找點過錯削官降權都找不到。
並且到了這個級別的官員,還有力挽狂瀾救國的聲望跟功勞,你要搞個什麼“莫須有”問罪,恐怕會引發天下震盪,史書裡面都得唾罵兩筆。
沒辦法,奪權不了那麼就只能扶植另外一方勢力去平衡,新貴石亨的火速封爵升官,就是為了平衡于謙手中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