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血色草原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都督,韃虜也先率領著瓦剌兵馬,全員從義州城西門突圍,駐守的袍澤無法抵擋!”
鄭永寧滿身血汙的趕回來向朱儀稟告,也先這般孤注一擲的突圍方式,不知道是真的胸有成竹還是陰差陽錯,恰恰命中了明軍兵力緊缺的短板。
四萬圍城明軍,實際上面對也先率領的三萬兵馬沒有任何優勢,加之又有博羅納哈勒率領的兩萬蒙古騎兵馳援,更是處在一種劣勢狀態下,完全靠著一種不對等的資訊差來“包圍”。
如果也先四散突圍,那麼朱儀只要發現他的蹤跡,就能兵合一處集中優勢兵力擒王。
結果對方全員從西門突圍,那麼外圍幾千明軍絕對不是怯薛軍跟瓦剌精銳的對手,就算雙方兵力對等依舊要在硬實力上略遜一籌。
拒馬、護欄這種防禦措施,只能阻礙騎兵提速衝鋒,並不能真正的讓對方寸步難行,短兵相接終究還得看誰的人多,誰更悍不畏死!“傳本都督諭令,命阻擋瓦剌援軍的將士們退回來.”
退回來?聽到朱儀的命令,鄭永寧愣了一下身後,然後滿心不甘的回道:“朱都督,阻擋瓦剌援軍的一萬弟兄退回來,那就再無法拖延也先突圍的步伐,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看著他逃出生天?”
“末將願身先士卒,召集四門兵馬與韃虜血戰,成敗在一舉!”
明軍並不是沒有兵馬,只是之前分散圍城,速度上比不過蒙古的騎兵。
只要義州城西門外的一萬袍澤,能咬牙再拖住也先些許時間,等到其他諸衛兵馬增援,說不定還能拿下這位蒙古大汗!千里奔赴遼東,圍住了酋首足足半個月,這樣功虧一簣任誰都無法接收。
“來不及的,難道你願意看著那一萬弟兄,全部戰死沙場嗎?”
朱儀依舊是那副冷若寒霜的表情,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心中沒有任何情感。
戍邊的經歷讓他見識過太多生離死別,為了那拖住也先的渺茫可能性,就付出一萬明軍袍澤的性命,這份代價值得嗎?相比較朱儀的權衡利弊,鄭永寧卻拿出更為純粹的武將風範,一字一頓道:“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明朝高階別武將大多為世家子弟,並不是那種大字不識的武夫,鄭永寧直接用了唐代邊塞詩人盧綸的一首《塞下曲》,表達了自己死戰到底的自信跟決心。
這種詩的內容跟意境,簡直無比貼切此時戰場的局勢,既然選擇身為武人為國征戰,惟願裹屍還,何需生入關!“鄭同知,這是軍令.”
朱儀沒有被戰意衝昏頭腦,以也先帶來計程車氣跟怯薛軍的戰力,一萬精疲力竭的將士就算全部戰死戰場,依舊無法拖延到友軍的馳援,只會白白的犧牲。
而且退一步說,哪怕鄭永寧召集四門兵馬趕到了,對方避戰執意退回草原,兩條腿能追得上四條腿嗎?誅殺或者俘獲蒙古大汗的驚天之功,沒有人願意到了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功敗垂成,但朱儀身為統帥,更要考慮到整體戰況跟局勢。
沈憶宸率領的四萬騎兵生死未知,身後還有著兀良哈三衛的八萬帶甲戰兵,北方更是有著未知數量的女真人被動員了起來。
激進的走錯一步,就將重蹈忠國公石亨的覆轍,征伐軍要是覆滅在了遼東,那未來大明還有揮師出塞的勇氣嗎?這份驚天之功要真論起來,對於朱儀的誘惑性更大,可偏偏他是個天生的統帥,目光要看的更為長遠。
“末將遵命!”
軍令二字一出,鄭永寧哪怕再不甘心,他也不敢或者說不會違抗朱儀的命令。
鳴金收兵的鑼聲響起,駐守西門外的六千將士跟一萬阻擋瓦剌援軍的明軍,此刻彷彿聽到了得救的訊號,做出防禦姿態收縮陣型,緩緩的朝著明軍本部方向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