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天子不平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蒼火頭等人確定好了劫殺地點,然後再根據可能出現的異變,制定了兩套備用計劃,唯獨沒有想著如何脫身。
畢竟弒君之舉,不成功便成仁,沒有後路可言。
就在各方都在緊鑼密鼓籌劃的時候,瓦刺通知大同總兵郭登的使團,快馬加鞭被送往了京師。
畢竟瓦刺這一次是玩真的,太上皇御駕已經從漠北啟程,接駕這種大事單單靠著一個總兵無法做決定,還得由朝廷中樞商議出一個流程。
同時這也是土木堡之戰後,瓦刺派往大明的第三批使團。
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出使次數就能看出大明跟蒙古之間的攻守之勢變化。
如果瓦刺部掌控著戰略優勢,是絕對不會想著送還朱祁鎮,相反還會扯著大明天子的旗號,去號召各地官紳階層投靠歸順。
這就如同歷史上明末滿清入關,早期並不是靠著兵強馬壯強勢攻入,而是以“臣子”身份打著為崇禎皇帝復仇的旗號,從而獲得了北方官紳地主階級的擁護,戰勝了李自成領導的大順朝農民軍。
所以很多時候別看淪為亡國之君,好像一文不值的樣子,事實上皇帝的名號跟法統,依舊能在關鍵時刻左右著天下局勢走向。
相比較之下,現在明英宗朱祁鎮的處境價值,至少要比崇禎帝朱由檢強多了。
正統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距離年關到來僅僅相差幾日,京師很多人家已經掛上了紅紅的燈籠,曾經那滿城縞素的模樣,彷彿已經成為了歷史。
可是在紫禁城奉天殿內,朝中四品以上緋袍重臣卻齊聚於此,商討著該以何種形式,何種禮節,恭迎太上皇朱祁鎮回京。
“諸位愛卿,皇兄北狩歸來乃我大明幸事,你們可制定好了禮節章程?”
朱祁鈺面無表情的朝著群臣問了一句,昨日瓦刺使團就已抵京,鴻臚寺跟禮部官員第一時間,開始著手擬定禮節章程,現在詢問無非是走個過場。
面對皇帝詢問,禮部尚書胡濙當即出列啟奏道:“回稟陛下,臣昨日連夜組織禮部官員,擬定了太上皇回京禮節.”
“先由錦衣衛預備車馬前往關外迎接,至京師龍虎臺行宮後,文官前往城外接駕,當車馬行至德勝門外教場,再由武官迎駕.”
“接著太上皇從安定門入城,面南背北設下座椅,陛下身為皇弟,攜文武百官朝見上皇,最終迎入皇城南宮!”
聽著禮部尚書擬定的接駕流程,朱祁鈺本來就沒有什麼表情的臉龐,這下更是冷若冰霜。
原因無他,這套禮儀規格高的誇張,特別是朱祁鈺親率文武百官朝見上皇,相當於把皇帝擺在了臣子的位置。
更為離譜的是,一切還是大張旗鼓當著滿城百姓面進行。
到時候萬人空巷夾道歡迎,乃至於各種跪拜高呼萬歲,讓接駕的景泰帝朱祁鈺置於何地?萬一有大臣要求歸還帝位,這種氛圍跟狂熱環境之下,朱祁鈺又該怎麼做,鬧不好就將成為一場政變。
而且這還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忠於明英宗朱祁鎮的勳戚大臣,藩王宗親佔據著絕大多數,更別說靖遠伯王驥等人手中還掌控著十幾萬南征軍精銳。
接駕儀式稍有不慎,可能局勢就將完全脫離掌控。
“胡愛卿,此番禮儀是否稍顯隆重了些?”
很多東西朱祁鈺不可能明言反對,他只能用這種暗示的方式,讓胡濙明白自己用意。
以胡濙這種五朝元老的閱歷,其實壓根不用朱祁鈺暗示什麼,單單從神情變化就能揣摩出上意。
不過知道並不代表著要遵從,胡濙是當年明宣宗任命的託孤五大臣,遺命輔佐朱祁鎮匡扶大明江山社稷。
於情於理,他都很難站在朱祁鈺這邊。
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