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惡不赦重罪中,排在前三的分別為謀反、謀大逆、謀叛。

謀反的意思簡潔明瞭,說穿了就是想要造皇帝的反,論罪判處滿門抄斬,還要夷三族。

謀大逆的罪行是毀壞宗廟、山陵及宮闕,懲處稍微輕點只殺全家,旁系三族流放三千里。

謀叛的罪行是背國從偽,簡單點解釋就是背叛國家,投靠敵國或者地方割據政權,以及支援農民起義等等武裝反抗行為。

客觀來說,朱祁鎮要定沈憶宸的謀叛罪,還真不算是什麼冤枉,太師也先隨口安置的罪名,就這麼湊巧的歪打正著了……只不過沈憶宸與福建叛軍的關係,朱祁鎮是永遠不可能知道,更別說在他眼中沈憶宸還是福建平叛的首要功臣。

硬生生在有功之臣頭上安個謀叛罪名,哪怕身為皇帝都不可能如此肆意妄為,更何況現在的朱祁鎮處境與“亡國之君”無異。

“太師,沈憶宸乃我大明三元及第,治水平叛之功天下皆知,妄自定罪恐會引發朝廷動盪,百官人人自危!”

權力是自下而上的道理,身為皇帝的朱祁鎮很清楚,他回京重掌權勢最大的倚仗,便是文武百官對自己的效忠。

無過定罪的舉動,將破壞君臣之間的平衡默契,當滿朝官員感到皇帝成為自己威脅的時候,就會另立新君。

“陛下,你既然不知沈憶宸領軍出現在塞外,那就意味著他是無召赴京,這還不夠定個謀叛之罪嗎?”

“外臣認為,定個謀反之罪都不為過.”

經歷過土木堡接連幾場與沈憶宸的交鋒後,現在的太師也先已經把沈憶宸列為了自己最主要的對手之一,而不是用文弱書生的眼光看待對方。

威脅,就得想辦法剷除!太師也先並不是什麼草原文盲,相反他熟讀過中原書籍,南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故事,他同樣無比清楚。

如今朱祁鎮在自己手中,就算沈憶宸想要做大明的“岳飛”,也不得不面對大明天子的金牌令箭,能兵不血刃的除掉這個強大的對手,何樂而不為之?至於為什麼沒用謀反的罪名,不是也先心善見不得連坐,而是在於會把成國公一脈給牽扯進來。

以目前局勢大明朝廷可能會放棄一個沈憶宸,但絕對不可能僅靠被俘皇帝的一道聖旨,就夷了成國公三族。

過猶不及,太師也先非常熟悉明廷的權力鬥爭,與國同休的勳戚想要滅族沒那麼簡單,拿沈憶宸的項上人頭來向長生天告祭蒙古勇士英靈,足矣!“太師,此事非同小可,朕還需好好考量一番.”

自毀長城的事情,朱祁鎮在英國公張輔身上做過一次,他再蠢也知道不能做第二次。

聽到朱祁鎮還不答應自己的要求,也先臉色瞬間就陰沉下來,冷冷說道:“陛下,既然你不知道該如何決斷,那外臣就找人幫你決斷.”

說罷,也先就把目光望向了喜寧繼續說道:“喜公公,聽聞明國有宦官批紅權力,要不你就來替陛下代筆吧.”

批紅本是皇帝省事偷懶,賦予太監的代天子批覆的權力,來源終究還是皇權。

現在也先繞開票擬批紅的授權,讓太監來直接下達聖旨,把自己這個皇帝置於何地?朱祁鎮感到一種被架空的羞辱,可他卻不敢把怒火發洩到也先身上,只能回頭怒目圓睜的望向喜寧,試圖壓迫對方拒絕也先的命令。

這種威壓對於忠臣可能有用,喜寧早就不想繫結在朱祁鎮這艘破船上。

加之他蒙古人的出身,連“漢奸”兩字好像都不適用,妥妥的撥亂反正……於是乎徹底無視朱祁鎮的目光,匍匐在地朝著也先阿諛道:“奴婢仰慕太師已久,願鞍前馬後效力!”

望著喜寧這副背主求榮的諂媚模樣,也先臉上流露出一抹嘲弄,真是樹倒猢猻散,哪怕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