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名單統計出來之後,滿城皆縞素!面對這一聲聲詢問,沈憶宸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也無法回答。

二十二萬親征大軍,他目前收攏的堪堪達到五萬,哪怕有提前跑回京師或者隱匿起來,甚至是跑到宣府大同等重鎮的,最好的結果至多七到八萬人。

還有十幾萬親征軍將士,可能已經埋骨在草原之上,短時間內連屍骸都無法收殮回來。

不僅僅是親征軍將士,福建跟山東的衛所軍,以及經歷過幾場戰事的遼東軍,同樣有著上萬英靈埋骨他鄉。

身為主帥,沈憶宸天然應該對他們負責,可戰敗的一方沒有選擇的權利。

“對不起.”

沈憶宸默默唸了一聲,他除了報以歉意,此刻根本就無法多做一些什麼。

這聲道歉在嘈雜的環境中,京師百姓們無法聽到,但此時跟在沈憶宸身後的于謙聽到了。

“錯不在你,無需自責.”

于謙淡淡回了一句,他知道沈憶宸已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了極限,甚至是冒著謀逆的罪名馳援塞外。

如果連他都要道歉,那麼整個天下的文武百官恐怕得以死謝罪!一路前行到午門,沈憶宸跟于謙下馬步行入宮,守門計程車卒看到他過來,眼神中充斥著一種崇拜,言語態度更是恭敬無比。

軍人嚮往強者,沈憶宸塞外親自殿後,領軍與蒙古鐵騎展現出來的悍勇,毫無疑問得到了京師見識的尊崇,能有這般禮遇也就不足為奇。

謹身殿內,郕王朱祁鈺跟孫太后已經等待在那裡,看著門外正一步步走來的沈憶宸,郕王跟孫太后的心中,不知為何都生出一股莫名的壓迫感。

明明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帶來的威壓卻超過了朝廷重臣,這就是掌控重兵的外在彰顯嗎?“臣翰林院侍講學士沈憶宸,拜見太后,參見郕王!”

“平身吧.”

“謝太后.”

沈憶宸站起身來,頭微微下垂,並沒有殿前失儀的目視孫太后跟郕王的方向。

高坐在御臺之上的孫太后,第一時間並沒有開口說話,而是默默打量著殿中的沈憶宸。

相比較之前第一次相見,現在一身戎裝的沈憶宸,更讓他多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符合的穩重跟威嚴。

加上親臨戰場後沾染的血腥跟殺氣,此刻沈憶宸與其說是翰林清貴,不如說更像戍邊武將。

“沈提督此次領軍塞外馳援辛苦了.”

時過境遷,現在沈憶宸掌控的兵馬,已經遠遠超過了目前朝廷力量,孫太后態度終於不再是咄咄逼人。

“謝太后關心,此乃為臣本分.”

沈憶宸拱手示意,言行舉止依舊保持著一貫的恭敬,讓人挑不出毛病。

“不,沈提督千里馳援勞苦功高,理應得到嘉賞.”

“傳哀家旨意,擢升翰林院侍讀學士沈憶宸為翰林學士,賜金帶及四品緋袍!”

孫太后沒有在意沈憶宸的謙虛,一反常態的直接下令進行封賞。

沈憶宸除了提督這個非常態化的加銜,以及正五品詹事府左春芳大學士的虛銜,他真正實質上的官職為從五品翰林院侍講學士。

現如今孫太后把他平調為正五品的翰林學士,這實則為翰林院的最高官職,哪怕貴為翰林掌院也是學士頭銜,不過實際地位卻跟左春坊大學士虛銜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並且為了彌補“平調”,孫太后還特別允許沈憶宸可以使用四品官員的金腰帶以及緋色官袍。

雖然明朝翰林學士,實際上已經可以在公開場合穿著緋袍。

但那種預設的僭越跟官方允許的穿著,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更加彰顯對大臣的恩寵。

另外擢升翰林學士還有一個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