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太后、郕王,經歷過土木堡之變後,瓦刺賊首也先實力大增,目前手下戰兵超過二十餘萬,對外更是號稱控弦之士百萬.”

“而大同總督西寧侯宋瑛於陽和慘敗,令大同邊軍四萬精銳盡失,再加之後續蒙古韃虜掃蕩烽燧邊堡,目前的大同軍鎮僅僅只剩下一座孤城。

兵馬也由巔峰時期的六萬餘人,急速下降到目前的不足萬人.”

“若大同生變,京師將門戶大開,大明北境將任由蒙古鐵騎踐踏。

還望太后、郕王以家國天下為重,以百姓蒼生為重,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沈憶宸慷慨陳詞的話語,迴盪在寬廣的謹身殿內,猶如晴天霹靂一般,讓在場眾人臉色均瞬間發生異變。

什麼叫做語不驚人死不休,沈憶宸現在就是!能身處謹身殿的不可能是什麼政治白痴,哪怕孫太后這種女流之輩,數十年下來也見識過各種權力鬥爭。

沈憶宸雖然沒有明說要做什麼,但在場眾人都明白他要表達什麼。

那就是另立新君,徹底的放棄大明天子朱祁鎮!“亂臣賊子!”

本來還打算與沈憶宸保持體面的孫太后,聽到對方嘴中說出要另立新君的想法,立馬就怒火攻心大聲怒喝出來。

朱祁鎮再怎麼昏庸,再怎麼混賬,甚至是為了苟活不惜賣國,他終究是大明皇帝,孫太后的親兒子。

甚至哪怕皇家不講親情,古代講究的也是一個母憑子貴,孫太后能今天高居後位垂簾聽政,靠的就是自己生出了朱祁鎮成為了皇帝。

廢了朱祁鎮,就意味著她這個太后都再無依靠,沈憶宸溫順的外表下,果然包含著一顆狼子野心!“沈憶宸,皇帝待你不薄,欽點你為三元及第,後更是保你一路官運亨通.”

“如今你不想著如何恭迎皇帝回京,卻滿腦子廢立之事,如何對得起皇帝的恩隆聖眷,真乃忘恩負義之輩!”

沈憶宸都想著廢掉自己兒子另立新君,孫太后這下也是徹底不顧體面破口大罵。

確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沈憶宸是朱祁鎮欽點的嫡系,能有今日成就更離不開皇帝的支援。

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臣子更應該為君王效死,沈憶宸享受皇恩卻背叛皇帝,屬實是個小人!面對孫太后的怒火,沈憶宸顯得很平靜,從最開始他就知道朱祁鎮並非明君。

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長久的相處下來,更能感受到皇帝身為普通人的那一面,僅僅是個與自己相仿的年輕人罷了。

甚至沈憶宸還曾設想過,是否能改變土木堡的結局,讓朱祁鎮叛國偷生,大肆屠戮忠臣的歷史不再發生。

安安穩穩做個守成之君,換來君臣相得共創大明的太平盛世!但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歷史滾滾向前的巨輪豈是那麼好改變的?朱祁鎮終究還是變成了歷史上的模樣,不再是銳意進取的大明君王,而是一個苟且偷生的懦夫罷了!“太后,如今朝廷動盪風雨飄搖,難道真想看著祖宗基業毀於一旦嗎?”

沈憶宸神情漠然的回了一句,然後匍匐在地,展現出一副忠臣力諫的架勢。

“一派胡言!”

盛怒之下,孫太后完全保持不了理智的思維。

“就不算你這個亂臣賊子帶來的十萬大軍,京師也有著各地勤王軍源源不斷馳援,更有靖遠伯王驥班師回朝的南征軍!”

“大明定能穩如泰山,皇帝同樣會安然南歸!”

說罷,彷彿是想要找人來印證自己的話語,孫太后把目光看向了殿內的于謙。

現在於謙已經被正式任命為兵部尚書,節制朝廷內外各營兵馬,真正的大權在握。

只要他不站在沈憶宸那邊另立新君,那麼就可以保朱祁鎮的皇位穩固,更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