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兵臨城下 (加長二合一) (第1/7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對於滿朝文武驚詫的眼光,沈憶宸卻表現的很淡然。
官場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于謙更不是自己的黨羽,隨著景泰帝朱祁鈺逐漸坐穩皇位,他必然要走上帝王的分權之道,怎麼可能讓朝臣一家獨掌大權?就算于謙推薦了自己成為京師衛戍主將,景泰帝朱祁鈺心再大,也會否決這種提議。
看來當“三楊”故去,老一輩勳戚退出朝堂,如今大臣平均水準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確實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來補充了。
“既然大司馬力薦,加之石亨並不是無能之輩,那朕便允許他戴罪立功,進封右都督委任京師總兵官!”
景泰帝朱祁鈺確實有著救時之主的魄力,不僅僅是答應讓石亨戴罪立功,更是進一步給他加官晉爵,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八個字,給彰顯到了極致。
後續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之際,在寸功未立的基礎上,朱祁鈺還把石亨封為武清伯。
短短數日之間,就完成了從罪臣到當紅權貴的轉變,一時間風頭無兩!“謝陛下.”
于謙出列致謝的時候,臉上神情有些動容,皇帝對自己信任到了這種地步,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觸。
“除去兵馬部署,蒙古賊軍來勢洶洶,諸位卿家們可有迎敵之策?”
朱祁鈺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目光並沒有放在於謙身上,而是望向了沈憶宸。
不管此子是否真的有狼子野心,至少目前來看他確有大才。
朱祁鈺政治勢力根基薄弱,急需要股肱之臣來幫助自己穩住朝局,于謙性格太過於剛直,很多事情並不會站在皇帝這邊。
懂得見機行事並且有野心的沈憶宸,反倒成為了更合適的人選。
朱祁鈺期望能借此給沈憶宸出言獻策的機會,從而讓他能坐穩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不至於遭受非議。
以及進一步提高沈憶宸的資歷跟人望,未來更有資格去擔當與瓦刺的和議大臣!皇帝的期待目光,沈憶宸自然明白對方意思,不過就在於準備出列獻策的時候,新進“閣臣”楊鴻澤在禮部尚書胡濙的示意下,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楊鴻澤面臨的情況跟沈憶宸類似,那就是資歷跟威望遠遠不夠稱之為“閣老”。
想當初三楊最後一位楊溥去世後,短短几年間明朝內閣歷經了馬愉、曹鼐、陳循等數位內閣首輔,卻在朝堂之上沒有絲毫的聲音,被六部跟宦官全面壓制。
原因就在於,你沒有足夠的威望跟資歷,沒有培養出自己的門生故吏形成勢力,京師中樞這群老油條官員誰會在乎一個“雛鳥”?正統朝時期的內閣,可遠遠沒有達到明朝中後期那種真正的權力中心地步。
相比較起來沈憶宸還好點,至少有治水跟平叛之功傍身。
不過突然從五品左春芳大學士,升遷為三品兵部侍郎,依舊免不了根基不穩的隱患。
兩方都迫切需要立功立言,以求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
只見楊鴻澤出列之後,慷慨激昂的回道:“啟稟陛下,據大司馬所言,如今我大明衛戍京師的將士甲冑兵器俱缺,而韃虜有了土木堡的繳獲後裝備精良,並且善於野戰.”
“臣認為應該揚長避短,利用我京師城高池深的優勢,固守城門,堅壁清野避其鋒芒,此乃萬全之策!”
楊鴻澤此言一出,立馬引得華蓋殿中大多數官員點頭贊同。
正常來說明軍遭逢大敗,對方又以騎兵野戰擅長,據城防守沒有任何的問題,自古以來中原面對遊牧民族進攻,大多數是採取此等應對方式。
別說是文武百官,就連龍椅上的朱祁鈺,都非常細微的點了下頭。
防守不算什麼高明的策略,卻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不過在場眾官員中,卻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