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出使和談 (二合一) (第1/5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德勝門城樓上,于謙同樣冷眼注視著遠處鋪天蓋地的蒙古大軍,另外他的身旁還站著石亨跟沈憶宸兩人。
“蒙古韃虜全員著甲,看來土木堡一戰失利,對於他們的裝備提升頗多.”
于謙曾經出任過山西巡撫,雖然沒有領軍與蒙古部落作戰過,但好歹在九邊見識過蒙古三大部計程車卒。
當時除了瓦刺部的裝備精良些,韃靼部跟兀良哈部鐵甲很少,主要還是以輕裝皮甲跟布面甲為主。
現在就敵軍裝備來看,已經不輸於大明精銳,甚至是領先目前的京師衛戍部隊。
“何需土木堡一戰,陽和之戰瓦刺大軍就已經擁有具裝騎兵、銅銃等等裝備,全拜大同宣府的貪利之徒所賜,否則吾等怎會遭逢如此慘敗!”
石亨憤憤不平的回了一句,他始終對於陽和之戰的慘敗耿耿於懷。
要知道石亨在陽和之戰前,屬於明朝公認的將星,不出意外出任九邊重鎮的總兵官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未來以軍功名正言順封爵也不是不可能。
結果陽和一戰四萬大同將士覆沒,自己孤騎逃脫撿回來一條性命,事後還被朝廷問罪關押在大牢之中,可謂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石亨始終不認為陽和慘敗是自己指揮不當的原因,而是邊關有人走私資敵,從而導致出現了嚴重的戰略誤判。
更為離譜的是,這個資敵之人天下皆知,早在正統十一年就被邊關將領彈劾,正統十二年更是被朝廷訓斥過。
可結果卻安然無恙,還有傳言即將回京擔任十二監掌印。
正好映襯了那句俗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聽著石亨這樣的慍怒話語,沈憶宸把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對於這個歷史上奪門之變的關鍵人物,還是內心充斥著好奇的。
石亨是一副標準的武夫長相,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有著一臉濃密的絡腮長鬍。
除了沒有一張紅臉,頗為類似很多畫像上的關公模樣。
單從武功角度來看,石亨無疑是優秀的,甚至可以稱之為當代名將都不為過。
陽和慘敗並沒有對他造成多大的影響,後續京師守衛戰中奮勇殺敵,完美回報了于謙對他寄予的厚望。
並且他擔任總兵官期間,挑選部下“不拘一格、任人唯賢”,統率出來了一支願意效死的精兵,這也成為後來南宮之變幫助朱祁鎮復辟的助力。
只是很多時候人一旦掌控了巔峰權勢,就很容易勢焰熏天,利令智昏。
石亨攜京師守衛戰之功,以及後續的南宮復辟之功,開始結黨營私肆無憚忌的干涉朝政,甚至把手伸向了邊關重鎮。
起到監督平衡作用的文職巡撫,全部被他調換成了心腹武將擔任,並且協同侄子“圈養”數萬材官猛士,朝廷內外將帥半數拜在石家門下。
後來更是無召藉故入宮,把宮規律例視為無物,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權臣。
復辟後的朱祁鎮打仗那是稀爛,掌控朝政的帝王之道天賦點滿了,你石亨想要大權獨攬把皇帝淪為傀儡,那真是找錯對手了。
天順三年朱祁鎮動用雷霆手段,找了石亨侄子謀反跟凌辱親王的罪名,把石亨給一帶株連,朝廷黨羽悉數罷黜。
天順四年更是趁病要命,指使錦衣衛指揮使逯杲彈劾石亨居心叵測,圖謀不軌。
朱祁鎮抓住時機下詔以謀反罪處斬,順帶把石亨的子侄一同處斬,達到斬草除根的效果。
從此這位權傾朝野的武將勳戚,在大明朝堂中成為了一段歷史。
這就是為什麼,沈憶宸始終提醒自己要保持謙虛低調,切勿得意忘形。
原因在於弱小和無知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當然,這都是後話了,現在的石亨可能自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