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提督,怎能你來殿後,末將願承擔此重任!”

幾乎就是在沈憶宸話音落下的瞬間,山東衛韓斌就自告奮勇的站了出來請命。

別看土木堡距離京師僅僅百餘里地,可放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對於殿後部隊而言就是一條死亡之路。

自古殿後大軍多為壯士斷腕,沈憶宸是整個馳援部隊的絕對主心骨,任何人都可以出事,唯獨他不可以。

一旦沈憶宸出現什麼意外,這支山東衛跟福建衛組成的聯軍,將瞬間分崩離析!“本官心意已決,韓僉事毋需多言,派人傳令給左翼成國公部以及右翼遼東軍,準備往懷來城方向撤退.”

沈憶宸沒做過多的解釋,直接下達了軍令。

恰恰是知道其中危險,他才決定由自己殿後。

土木堡之戰大明王朝已經傷亡慘重,哪怕改變了部分歷史收攏潰兵傷員,二十二萬大軍能活著返回京師的,大機率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以太師也先的雄心壯志,他在擊敗明國親征軍後絕不會止步於此,京師將成為蒙古鐵騎的下一個目標。

歷史上蒙古大軍攻打京師的兵馬,其實並沒有拿出全部力量,僅僅三萬騎兵聯合十萬步兵,總人數上還少於于謙從各方集結的二十萬守城大軍。

因為俘獲明國皇帝朱祁鎮的大勝,確實讓太師也先飄飄然了,認為有皇帝這個“肉票”在手,再加上土木堡明軍那孱弱的戰鬥力,攻陷京師僅僅是時間問題。

所以有一部分蒙古鐵騎,開始肆意燒殺掠奪京師周圍的百姓,從而導致整個北直隸境內硝煙四起,屍橫遍野。

就連永樂大帝的明長陵和宣德皇帝的明景陵,上層建築都遭受到蒙古大軍的破壞。

要不是于謙力挽狂瀾打退了也先的進攻,以及蒙古人沒那個技術水平挖掘帝陵,恐怕朱祁鎮土木堡這一敗,真的得令祖宗蒙羞……當然,也先率領的攻城兵馬,雖然在數量上要少於京師衛戍部隊,但在質量上比起臨時徵召農民百姓湊數的守軍,就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古人云: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如今的沈憶宸不僅僅是想守住京師,他還想要護住宣大跟北直隸境內的蒼生萬民,意味著需要足夠的兵馬去各路迎戰蒙古大軍肆掠的鐵騎。

沈憶宸承擔不起壯士斷腕的損失,更不想看著北方大地的百姓生靈塗炭,那就是隻能以身犯險最大限度保全兵力。

大明子民,永遠都不可能成為蒙古人的奴隸跟豬羊!“末將遵命!”

戰場上軍令下達後,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哪怕是出於擔憂跟善意。

韓斌當即派出兩隊斥候,前往成國公部以及遼東軍部傳令,通知他們收縮陣型往沈憶宸統帥的中軍方向靠攏。

與此同時,韓斌親赴中軍前線接管過來指揮權,讓伍東跟孟大兩人各抽調一支偏師,準備護衛在沈憶宸身旁擔當殿後部隊。

如果真遇到深陷重圍的險境,相信以孟大跟伍東兩人的忠誠,一定會拼死掩護沈提督突圍!成國公部,當收到沈憶宸下達的撤兵命令,身為戰場老將的朱勇第一反應,便是詢問起撤退計劃跟殿後兵馬。

面對太師也先這種強敵,撤兵稍有不慎就會被對方抓住破綻,從而演變成為一場逃亡。

如果沈憶宸沒有周密的計劃跟安排,成國公朱勇寧願戰死沙場!他已經在鷂兒嶺輸過一次,身為大明國公的榮譽感,讓朱勇無法容忍自己再一次眼睜睜看著麾下兒郎被追殺!“回稟公爺,收縮陣型往中軍靠攏,然後前往後方的懷來城,沈提督將親率兵馬殿後!”

向北親自殿後?聽到傳令哨兵這個回答,成國公朱勇深知殿後的危險,他感到有些無法接受。

自己身為父親,豈能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