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請命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少司馬,你是想要走海路去遼東?”
李瓚之前抵達大沽海防口的時候,就已經被沈憶宸給派遣馳援過遼東一回。
他第一時間就領悟到了沈憶宸的戰略意圖,打算再次利用海路去馳援遼東。
“沒錯,也先的目標就是遼東!”
沈憶宸肯定的回了一句。
常言道最瞭解自己的人,一定是自己的敵人。
沈憶宸與太師也先交手過這麼多次,對方的習性跟動機不敢說百分百能解讀出來,八九分還是沒問題的。
歷史上也先進攻大明京師不利之後,選擇最尋常的西北方向撤退路線。
但問題是大同宣府的屹立,在蒙古大軍兵鋒正盛的時候,只能稱之為兩座孤城。
可一旦蒙古大軍顯露出頹勢,這就是兩座雄關鐵城,關上了太師也先撤退到大門!居庸關守將羅通,硬生生的擋住了蒙古大軍撤退七天,拖到了明朝援軍不斷趕到,形成了對韃虜的一路追殺。
當蒙古本部千辛萬苦退回塞外的時候,他們掠奪的百姓跟財物幾乎丟失殆盡。
更為重要的事情,這條撤退之路成為了蒙古人的死亡之路,足足丟下了數萬人的性命。
傷亡之慘重,還勝過了對大明京師的進攻!現在歷史已經改變,蒙古聯軍無論是人數還是實力,都要更加的強大。
並且大營被偷襲,讓太師也先撤退到更為果斷,某種意義上從側面保全了蒙古本部的實力。
大軍猶在,也先無需倉皇逃離一般的撤回塞外,而是有餘力從另外一個方面找回場子,目標便是外強中乾的遼東!“可大司馬已經下達了軍令跟部署,我們難道要妄自行事嗎?”
李瓚神情露出一絲猶豫,于謙早早就給各部下達命令,分別從不同方向追擊蒙古大軍,然後與大同宣府跟遼東軍,組成一個巨大的包圍網。
如果沈憶宸擅自行動,並且蒙古大軍沒有前往遼東的話,那自己這一部的缺失,就等同於在包圍圈開啟了一道大口子,目送韃虜安然的退回關外。
不僅僅是李瓚猶豫,旁邊沈憶宸安插在水師的義軍將領陳善恭,同樣提醒道:“少司馬,大司馬戰前改編十營團,福建水師諸部被打散到各路軍中,現在要召集的話恐怕很困難.”
“此事我去跟大司馬訴說,李將軍先行前往大沽口準備!”
“是,末將遵命!”
如今沈憶宸決定下來的事情,無論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李瓚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執行。
主帥大營中,于謙正在跟各部將領商討作戰計劃。
現在蒙古主力大軍已經北撤,留下來兩萬精銳騎兵且戰且退,來拖延追擊明軍的步伐。
于謙自然不可能被僅僅兩萬蒙古騎兵拖住,他打算讓武清伯石亨率領一部兵馬,單獨對戰斷後的蒙古騎兵,然後其他各部兵馬從側翼繞過去,繼續追擊也先率領的蒙古本部。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沈憶宸卻突然闖了進來,還沒等於謙開口詢問何事,就見他拱手說道:“大司馬,下官請求召集十營團中的福建水師,透過大沽海防口的寶船艦隊,直抵遼東去截斷也先後路!”
沈憶宸的貿然請命,讓主帳中的各路將領神情各異。
大多數人是感到疑惑不解,就算蒙古大軍的撤退方向是朝著東北方向,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一定會前往遼東,畢竟西北塞外才是韃虜的老巢。
現在就召集大軍前往遼東,萬一撲了個空怎麼辦?隨著沈憶宸如今風頭正盛,加上他確實在塞外打了幾場漂亮仗,哪怕心中疑惑,諸如孫鏜、範廣等人,均不好明言反對,說不定就在無形中得罪人了。
但是靖遠伯王驥,就不能縱容沈憶宸的“胡作非為”,他神情嚴肅的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