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對蒙古大軍的致命一擊!當初明英宗朱祁鎮率領的親征軍精銳,僅僅是京營跟北方州府的班軍。

整個大明南方精銳乃至甘肅邊軍,通通被徵調到了麓川平叛,這才是整個大明完整的軍事實力。

更別說相比較京營裡面,塞進去無數的勳戚武將二代,極大的影響到中層指揮跟戰鬥力。

王驥手下的南征軍兵馬跟軍官,是屬於大明真正的百戰之師。

從正統四年第一次麓川戰役開始,到如今正統十三年,九年時間內足足打了四場大戰,幾乎中間沒有任何停歇時間。

精兵,靠的就是戰爭的磨礪,再加上靖遠伯王驥、寧陽侯陳懋這兩位大明中堅名將統帥,用著一種勢不可擋的攻勢,瞬間打穿了蒙古主力大軍的側翼。

讓太師也先見識到,什麼叫做明軍真正的實力!兵敗如山倒,哪怕攻陷西直門的機會近在咫尺,太師也先都不得不下令撤退。

同時勝利的天平,開始朝著大明的方向傾斜。

收攏好傷員跟陣亡袍澤的屍首,沈憶宸與殘餘明軍騎兵將士返回京師,走的便是西直門。

相比較出使時候宏偉輝煌,此刻西直門可謂是滿目蒼痍,烽火硝煙的餘燼依然還在燃燒著,目光所及之處全部都是雙方士卒的屍體,以及充斥在耳旁的痛苦呻吟。

此刻城門已經大開,民壯們正在儘快的搬運著傷員回城救治,畢竟蒙古大軍還沒有退去,他們依然有著一戰的實力,不能掉以輕心。

城門的一側,站著于謙、武清伯石亨、右都督孫鏜等等守門主將。

李達、張祺、李瓚等人經歷過一晝夜的廝殺後,已經連站著的力氣都沒有了,全部依靠著城牆腳下,默默的望著遍地戰死的袍澤。

不過在城門這一群將領之中,出現了幾張陌生的面孔,他們就是統帥南征軍靖遠伯王驥以及寧陽侯陳懋。

而與他們並且稱之為正統朝三大名將之一的定西侯蔣貴,因在麓川受到瘴氣襲擾,身體不適無法快速行軍馳援京師,還身處於運河之上。

從爵位上來看,王驥僅僅是一個伯爵,可此刻他卻站在眾人的最中心,寧陽侯陳懋跟提督各路兵馬的于謙,都只能位列他的左右。

畢竟靖遠伯王驥沒有世家身份加持,是靠著自己實打實的軍功,開創了明朝文官封爵的歷史,戰功赫赫讓眾人信服。

並且數次出征麓川,王驥都是領了統帥身份,陳懋跟蔣貴大多數時候為副將。

對於靖遠伯王驥,沈憶宸並不陌生,當初在京師提及到瓦刺隱患的時候,他還曾支援過要早早戒備的提議。

只可惜那時候的明英宗朱祁鎮意氣風發,大明也處於巔峰時期,完全沒有把瓦刺部給放在眼中,各種警示不了了之。

望著沈憶宸的身影,出現在歸來的騎兵陣營中,倚靠在城牆角的白胖子張祺眼尖,第一時間就認了出來,然後起身興奮喊道:“大哥回來了,他從敵營回來了!”

張祺的呼喊聲音,自然是驚動了李達等人,他們這才把目光望向騎兵前來的方向,果然看到了沈憶宸的身影。

與此同時,沈憶宸看到這幫應天府的兄弟們,平安無事的活著,那顆懸著的心也終於可以放了下來。

另外張祺的呼喊,同樣提醒了站在城門前的王驥等人,不過他們的注意力卻沒有放在沈憶宸身上,而是朝著為首的成國公朱勇拱手道:“見過成國公!”

不管是不是有爵位在身,成國公朱勇叱吒朝堂這麼多年,身份的尊貴跟影響力,是不可能一日消亡的。

更別論明軍大多數將領,都曾跟隨過朱勇南征北戰,再怎麼樣都有著一份“老上司”的情份。

“吾已是布衣,諸位不用客氣.”

成國公朱勇下馬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