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拜見大司馬.”

“大司馬.”

李達跟顧興祖看到于謙出現,停止了雙方對峙的架勢,紛紛拱手行禮。

“大敵當前,要以家國為重,不是讓爾等好勇鬥狠的時候.”

說罷,于謙望著李達說道:“李參將,你先率領著西直門的團營回去.”

于謙沒有這麼多時間跟精力,去當個裁判斷定誰對誰錯,他必須要用最快速度平息紛爭,然後整頓兵馬維持戰鬥力。

畢竟誰也不知道,韃虜的下一輪攻擊,會在何時發生。

“是,大司馬.”

李達拱手領命,雖然心中依舊不服,但于謙這段時間的排兵部署,已經贏得了京師衛戍將士的尊重跟信任,沒人敢在他面前抗命。

“孟衛司,妥善安置傷員,陣亡士卒均登記在冊,不得遺漏一人.”

“另外本官會從老營中調撥兵源過來補充,勢必不能讓韃虜攻陷阜成門.”

“末將遵命,城在人在!”

孟大同樣大聲領命,當兵打仗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毫無價值的死去。

于謙能妥善安置傷亡的弟兄,已經沒什麼好過多奢求的了。

囑咐完李達跟孟大兩人後,于謙這才把目光放在了顧興祖身上,眼神有些讓人不寒而慄。

阜成門發生的一切于謙並非不知,顧興祖擅離職守住在自己侯府中吃喝玩樂,從而導致戰備鬆弛被韃虜給打個措手不及。

若不是李達兵貴神速的支援,可能現在已經與蒙古人在京師打巷戰了。

但知道歸知道,于謙卻沒有這個權力去動勳戚,甚至連臨陣換將都做不到。

景泰帝朱祁鈺想要坐穩皇位,就必須得到勳戚集團的支援。

嚴懲土木堡戰敗的大明勳戚,已經讓雙方關係產生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再接連問罪守城勳戚,恐怕會引申出“清君側”的內亂。

畢竟太上皇朱祁鎮,還好好的活在敵軍大營中,關鍵時刻可能會產生不可想象的價值。

“鎮遠侯,此事本官不希望還有下次,否則丟失城門者,立斬!”

面對于謙這充滿殺意的話語,顧興祖只得慌忙點點頭道:“本侯知道.”

阜成門的危機就這樣得到了暫時的解除,可京師的危機卻遠遠沒到解除的時候。

突襲攻城不利,太師也先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方面是透過挖地道以及建造回回炮,為繼續強攻京師打下基礎。

另外一方面開始派出小股部隊掃蕩京師周邊,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儘可能的獲取更多戰爭紅利。

與此同時,還分別派出蒙古騎兵殺到通州跟皇陵,打算利用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以及大明曆代帝陵的法理性,來逼迫明軍出城進行決戰。

漕運被斷暫且還能穩住,畢竟通州糧倉的糧草均已轉運京師,無非就是北直隸等地會過的艱難。

可蒙古人這一副要挖大明曆代先帝祖墳的架勢,就讓皇族跟朝廷有些無法接受了,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正統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蒙古大軍兵臨城下的第九天,奉天大殿再次召開了朝會。

“大司馬,如今韃虜開始燒殺擄掠我大明百姓,甚至是前往皇陵冒犯歷代先帝,此事該如何處理!”

景泰帝朱祁鈺一臉的急切,真要在他繼位期間讓蒙古人給挖了祖宗陵園,那對於皇帝的聲望跟威信是極大的打擊,恐怕會導致自己政權不穩。

“陛下,小不忍則亂大謀,暫且只能靜觀其變.”

聽到于謙這樣的答覆,還沒等朱祁鈺回話,禮部尚書胡濙就怒不可遏的站了出來質問道。

“民為邦本,豈能縱容韃虜殺戮。

更何況歷代先帝陵園,事關我大明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