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術絕對稱得上是明代皇帝中的佼佼者。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不寫這封禪位詔書,撕破臉皮的後果是什麼。

無論心中有多麼的怨恨郕王,身處險境都不能再去主動作死。

臥薪嚐膽,忍越王勾踐之辱,未來才有自己翻身的機會!與此同時,朱祁鎮快速抽出一張白紙,奮筆疾書向孫太后描述自己的苦境,以及著重強調母子之間的溫情。

無論如何,親生母子之間的血脈是割不斷的,朱祁鎮相信天下任何人都可以放棄自己,母后一定會想辦法救自己回京。

只要母后始終站在自己這一邊,那麼一切就還有希望。

不得不說,明英宗朱祁鎮對於權謀鬥爭的理解,有著極高的天賦。

只可惜身為帝王,天賦更應該點在文治武功上面。

伴隨著蒙古大軍的酒足飯飽,楊山拿著這兩封書信返回了大同城。

當郭登得知朱祁鎮害怕遭逢不測,而拒絕混在民夫隊伍中一同回來後,臉上的神情一時複雜無比。

戰敗是一回事,懦弱又是另外一回事。

曾經太祖、太宗金戈鐵馬,大明鐵騎漠北萬里縱橫。

如今朱祁鎮卻苟且偷生,放下了大明天子的至高威嚴,真是令歷代先帝蒙羞!當然,這種想法郭登也只敢在心中憤慨,確定了朱祁鎮不願突圍而出,以及拿到了新君想要的禪位詔書後。

他當即下令關閉城門,拒絕與蒙古韃虜的一切對話,做好了與大同城共存亡的準備。

面對大同守將這突然的“翻臉”,也先同樣是勃然大怒,他本以為外有朱祁鎮這張王牌,內有廣寧伯劉安跟鎮守太監郭敬兩個內鬼,對方很快將會放棄抵抗。

特別大同城奉上錢財酒肉認慫,更是堅定了太師也先這個想法。

結果卻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豈不是狠狠打了也先的臉?如今的太師也先在蒙古威望正值頂峰,號令諸部莫敢不從,當即就命令部將博羅茂洛海率領大軍攻城。

同時透過暗探秘密聯絡到廣寧伯劉安,以明英宗允諾進封他為侯爵的空頭支票,誘惑他前往京師報信。

就說蒙古大軍依舊想要與大明和平相處,甚至願意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朱祁鎮,回京後仍正大位!只要多派使臣送來錢財,一切都能談,都好說。

有了進封為侯爵的許諾,廣寧伯劉安這下城也不守了,立馬屁顛屁顛的返回京師,徒留郭登一人面對蒙古的二十萬大軍。

戰前犒勞敵軍已經夠魔幻了,結果還來了一出名義上的主帥臨陣走人的戲,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大同府的參將不是身經百戰的郭登,可能大明的歷史走向又將會有另外一個結局。

正統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經歷過整日的廝殺之後,大同城下躺滿了蒙古人的屍體。

身為大明九邊第一重鎮,大同的城堅池深是毋庸置疑的。

蒙古大軍連日從宣府行軍到大同叩關,本就不善於攻城的草原民族,連絲毫的攻城器械準備都沒有,就靠著幾張雲梯硬上,結果那是可想而知。

加之守城過程之中,郭登親臨一線奮勇殺敵,朝著眾將士喊出了“不令諸君獨死也”的口號。

堂堂主將願於普通士卒共生死,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大同守軍豈能不士氣大振?“太師,這般倉促進攻大同城,兒郎們死傷太慘重了!”

望著大同城牆下的遍地屍體,阿剌知院終於忍不住勸說了一句。

就這一日進攻,蒙古大軍就已傷亡數千人,哪怕得到了土木堡戰果實力大增,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太師也先此刻雙眼佈滿血絲,哪怕阿剌知院不說,他心中其實也清楚靠著蒙古勇士強攻大同城,哪怕最終攻陷下來了,慘重傷亡對於蒙古而言也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