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學,宋臻罕見的沒和六皇女等人走在一起。
她從書袋裡抽出一卷宣紙,裡面記錄了一些她在寫文章時遇到的問題。
作為吏部尚書,宋知茹平日裡大部分時間都很忙,除了處理吏部的公務,有時候下了值還會被皇帝召見或和同僚下屬們去喝茶。即便如此,她也是六部中除了工部以外最清閒的尚書了。
然而即便如此,對方的閒暇時間也不是很多。
因此,宋臻就盯上了給皇女和伴讀們授課講習的侍講學士和侍讀學士們。
“大人,學生有些問題想請大人解惑。”
今日剛好又輪到梁大人授課,趁著她還未離開,宋臻便拿著筆記上前請教。
梁大人時常也會被學子追著詢問,但還是第一次下學後被宋臻攔下來,臉上一瞬間閃過訝異。
“哦?”她語氣溫和地道,“你有什麼不解的地方,都問出來吧。”
宋臻攤開宣紙,從第一個問題開始問起:“《論語·學而篇》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①
“周翰林的主張是:要自立自強努力奮進,讓自身強大起來,這樣她人才能看見自己。陳侍講的主張是:要了解別人,順應別人,這樣才能把握時機。大人,這句究竟如何理解才對?”
這兩種釋義,前者側重於前半句,後者更注重後半句。
即便是現代,同一句話都有可能延伸出其他含義,更不要說文字簡練的文言文。
宋臻是在教顧晨星讀書的時候,翻看原主以前的筆記才知曉,很多時候同一句話會有多種主張。她選的這句話歧義不算大,只是理解書中含義的時候個人有個人的解釋,在深挖思想時難免千人千面。
她打算將與“君臣”相關的內容請教宋母,剩下的向翰林院裡的其他人討教。
這樣一來,宋臻既可以與宋知茹順便深入探討君臣之道,也節約了對方不必要花費的時間。
聽了學子的疑惑,梁大人不僅沒有表現出為難的神色,反而微笑著道:“這句話,還有另外的理解。那便是:既要提升自己,也要主動了解她人。”
宋臻聞言,突然有了不好的預感。
果然,梁大人欣賞了幾息眼前學子一臉“不知所以然”的愚鈍表情,接著道:“這樣,既然你還不明白,那就以此為題,回去後以這三種釋義為核心,分別寫三篇八股。下次交上來給為師瞧瞧,再幫你繼續解惑。”
話畢,宋臻瞬間變了臉色,面上時青時紅時黑,彷彿打翻了顏料盤。
但也僅是一瞬,她便將心情調整了過來,垂眸恭敬道:“學生謝過大人解惑。”
話裡,將“解惑”二字咬得特別重。
梁大人噗呲一笑,隨後揹著手,腳步輕快地離開了講堂。
講堂外,鳳知竹几人百無聊賴地東拉西扯。
路過的學子偷聽了幾句,發現原來是在爭論到底去茶樓聽書還是去戲院看戲,然後搖頭嘆氣地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幾人眼角的餘光瞥見宋臻黑著臉從講堂裡出來,紛紛圍上前去。
“阿臻,你這是怎麼了?是被梁學士責罵了嗎?”賀盼青蹙眉關心道。
“不太像,我方才瞧見梁大人心情很好的樣子。”杜懿道。
“那就是沒聽懂學士所授的內容。”俞慕秋猜測道。
宋臻搖頭。
“那老阿姨的學問也不是很好,你聽不懂是正常的。”鳳知竹安慰道。
宋臻再次搖頭。
“都不是。”她道,“我被學士多加了三篇八股的功課。”
聞言,幾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都向宋臻投去同情的目光。
鳳知竹拉起宋臻的手,臉上明明白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