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民明白這個意思,這是把村子的事也放在心上了。

誰說人家兄弟幾人融不進村子,要不是他們提點,等流民真來了,大家還不是兩眼一抹黑。

張有民叫來兩個兒子,大兒子曾經服過兵役,有幸回來了只是臉上落了道疤,好在也娶妻生子,影響不大。

小兒子也是村裡少有的讀書人,明年也要參加科舉。

“你去村口敲鑼,你去村裡走一趟,讓大家來村口集合。”

兩個兒子聽後,也沒打探緣由,按著老爹的吩咐就去辦了。

路洵兄弟二人跟著村長來到村口,槐花村的村口有兩棵古樹,道路是個十字路口。

左右都有通向村裡的路,村長站在村口的大石頭上。

聽著鑼聲,村裡人都知道這是有大事發生。

每次村裡有事,村長才會在村口敲鑼,也會在村裡敲著鑼走上一圈,就怕住的遠的人家錯過了。

等大兒子敲鑼回來時,村口已經圍了一大圈人,男女老少都有。

大傢伙看著村長,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這是發生啥事了?”

“不知道啊,是官府有啥新政策了嗎?”

槐花村偏遠,平日裡有啥事都是靠村長通知,說得上訊息閉塞都不為過。

就像當初徵兵,槐花村都比別的村鎮晚了半年。

張有民給大兒子一個眼神,張長海敲了三聲鑼,“安靜!”

張有民:“是這樣,最近鎮上傳來訊息,眼下又有些不太平了。”

此話一出,人群瞬間炸開了鍋。

張長海又敲了下鑼,張有民繼續說道:“現在我有個提議,每家每戶抽一到兩個青壯,跟著路家兄弟夜間巡邏,萬一來個流寇大家也好及時做出反應。”

“村長您這訊息哪聽來的啊?”

“不是,咋還用咱們巡邏?官府都不管的嗎?”

“就是啊,白日裡幹活晚上還的巡邏,那不比驢都累?”

“路家幾兄弟白日裡又不用下地,他們有的是精神,咱們可比不了。”

張長海聽見這話氣的鼻子都要冒煙了,他站上石頭指著說話這人,“你不會說話就把嘴閉上,咋的人家沒田地就比你輕鬆了?人家幾兄弟夜間巡邏不也是為了村裡,不然就憑你們真來個流寇擋得住嗎?”

底下抱怨的聲音減少不少,可村裡人還是不樂意出這份力。

有男丁的家中有底氣,不願意白白讓男丁出力保護村裡的老弱婦孺,有那力氣還不如多種兩畝地呢。

守夜辛苦就不說了,還有多準備一份吃食,家家戶戶都緊張,自然不願意出力不討好。

沒男丁的家裡,也說不上話,只能作罷。

張有民看了一圈,見大家對此事都不積極,“好,今天這事我事先與大夥商量過了,你們回去自已想想,要是出事了別跑來我家哭。”

說完張有民帶著兩個兒子,撥開人群回家去了。

路洵與蕭牧也轉身離開。

村裡人一看沒事,三三兩兩也都散去。

蕭牧:“哥,那咱們咋辦?”

路洵:“沒事,咱們家在村尾挨著山,真有動靜最不用擔心。”

蕭牧:“我知道,那村裡人不管了嗎?”

路洵:“我們也不是菩薩,管不了他們死活,該說的都說了,怎麼做他們自已選。”

張有民嘆了口氣,推開家門。

張喜花見男人帶著兒子一臉愁容的回來,“事情不順利?”

張長海:“這群村民不出事是不會害怕的。”

他當過兵,自然見過很多兵匪流寇作亂的場景。

真到那時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