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公孫瓚已開始進攻渤海郡後,袁紹起大軍同公孫瓚對峙於磐河兩邊,公孫瓚在磐河橋西,袁紹於橋東,公孫瓚大罵袁紹“袁本初,你當初約我共擊韓馥,許給我中山國跟渤海郡,而如今卻當那背信棄義之徒,現在朝廷下來聖旨渤海郡歸我所有,你不遵朝廷陛下之名,是為不忠”

“公孫伯珪,我何時約你共擊冀州,那韓馥主動願將冀州託付於我,關你什麼事?你興兵來犯,不顧百姓生死,民不聊生,朝廷如今被董賊把控天下人皆知,我身為冀州牧怎可將冀州之土讓給你。”袁紹也不甘示弱回答。

“當年以為你是個忠義之人,酸棗會盟推舉你為盟主,那想竟是如此狼行狗徒之輩,你這個不忠不義之徒,有何面目立於天地間”公孫瓚越想越氣,罵的越來越難聽。

“氣煞我也,誰給我拿下那個狂妄之徒”袁紹可畢竟他密約公孫瓚這事還是有人知道,難免心虛,聽到公孫瓚越罵越狠忍不住怒氣。

文丑聽到後立馬出戰,一馬當先跨過橋高喊道“猖狂之輩看完文丑取你狗頭”殺向橋西,公孫瓚也不幹示弱,揮槍殺出,兩人在河邊大戰二十幾回合後,公孫瓚內心不禁想道難怪當時遇華雄時袁紹感嘆他的顏良跟文丑,感覺自己不能低,公孫瓚猛提一口氣轉防守為進攻,趁文丑防守之時趕緊回馬跑到陣中。

公孫瓚麾下四員大將也出來趕緊接應,紛紛彎弓搭箭射向文丑以此逼緩追擊,文丑也不得不打落箭矢,在看公孫瓚已就要進入大軍之中,只好打馬而回。

袁紹麾下有一大將名麴義,曾為韓馥大將後投靠袁紹,因勇猛剛勁又有練兵之才,投靠袁紹後在袁紹支援下編練一支軍名為“先登死士”

袁紹看到公孫瓚準備攻橋,於是讓麴義率領麾下先登死士佔領橋頭,前排軍士大盾立於地,當公孫瓚先鋒大將嚴綱率軍來攻時,義軍身後八百弩手將弩箭射向嚴軍,嚴綱的先鋒軍來不及防護紛紛中箭倒地。

嚴綱連忙下令弓箭手回擊,但先登死士都是重甲步兵不懼箭矢又有前端大盾防護,嚴綱的騎兵殺到大盾前,尚且還不及衝開防護具備從大盾縫隙之間伸出的長槍刺落。一時間無法攻克,只能後撤收兵,而麴義趁機下令逼到橋西建立橋頭堡,袁紹以文丑、顏良為先鋒率軍殺過橋去,過橋後文醜顏良各領弓箭兵為兩翼,不斷擴大橋頭堡,掩護後續大軍過河,而公孫瓚見到袁軍目的後並未展開反擊,袁紹外甥高幹領中軍馬步軍一萬五陸續過了河。

公孫瓚一看袁軍過了河的人數才不多了,便拿出自己的精銳——白馬從義,有田豫跟自己各自統領,讓嚴綱為中軍統率馬步軍壓上。白馬從義是經過同烏桓不斷大戰磨鍊出來的騎兵,少有敵手,衝向袁軍兩翼後,與防守兩翼的顏良跟文丑大戰在一起,螞蟻咬死象,雖然顏良跟文丑是猛將,在單挑跟率軍衝鋒時有利,在大軍戰在一起時作用會被削弱。

一時間袁軍兩翼被白馬從義衝擊的搖搖欲墜,兩方中軍對上後,麴義看到嚴綱的將騎,一馬當先砍死阻攔他身前的公孫軍,直指嚴綱。嚴綱看到麴義威猛後心中生怯,不敢對戰,而後退之時身後前擁的軍士阻礙了他,迫不得已於麴義大戰十個回合不到被斬於馬下,麴義隨後一刀砍到中軍嚴綱大旗,讓公孫瓚的中軍士氣大落攻勢頓減,麴義指揮中軍趁機進攻。

公孫瓚一看自己中軍就要潰敗,只能下令撤軍。而袁軍趁機徹底穩固了橋頭堡並擴大,隨後袁軍不斷過河而來。

是役後,公孫瓚後退三十里修整,公孫瓚損失麾下大將嚴綱,傷亡八千餘人而袁紹傷亡四千餘人,大軍過了磐河。

幾日袁紹大軍已過河五萬餘人,袁紹有了底氣,還是已顏良、文丑為先鋒發起進攻,風水換成公孫軍防守袁軍進攻。

雙方大軍正打的難捨那分之際,突然磐河橋東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