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了約兩公里長的山脈。

想山碑是一件特殊的法寶,能自動記錄每位高人打造山脈的過程。約高樂之後,跟著來打造山脈的是丁奇、白少流,他們都是與華真行交情頗好的九境修士。

至於姑蘇萬變宗的宗主成天樂並沒有出手,出手者是其道侶聞簫韶。

接下來想山就熱鬧了,它成了不為普通人所知的另類網紅打卡地。天下的大成修士,能來的幾乎都來過,有不少人還來過很多次。

正一門的三位劍仙,和鋒、和曦、和光,帶著門中三十多位大成修士曾集體來觀摩,這三大劍仙也聯袂打造了一段山脈。

蒼浪大俠於蒼梧,則先後到訪想山九次,主要是為了參悟想山碑,也曾出手打造了一段山脈。

最熱鬧的一次,是崑崙盟主梅野石出手打造一段山脈時,想山碑所在同時湧入了三百多名大成修士。

世上有這麼多大成修士並不令人意外,但都同時出現在這個地方還是前所未有的盛況,很多人都不知是從哪個犄角旮旯冒出來的。

近二十年來,每逢有九境高人出手造山,很多大成修士都會趕赴想山觀摩想山碑。

修為達到這種境界,有些默契就不需要再說了,每位高人只會出手一次,而且除了岡比斯庭之外,每個宗門也只會出手一次。

比如姑蘇萬變宗,聞簫韶打造了一段山脈,成天樂就沒有再出手了。

至於崑崙第一大派正一門,三位太上長老雖然都出手了,但他們是結陣聯袂打造了同一段山脈,也只能算是一次。

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呢?如此打造而成的想山,整條山脈都是洞天福地。

各位高人在造山的時候,也會效仿楊特紅等三位老人家,順手將山中附屬的道場洞府也給建好了。

有些事不需要明說,哪派祖師出手打造的那段山脈,將來就是該宗門弟子的道場。

想山中有想山碑,可以觀摩參詳世間巔峰修士的手段。所謂修行不僅需要開闊眼界,修為越高越需要更多的印證參悟,這還有比想山更好的地方嗎?

來自崑崙仙境的妙法群山掌門羽靈,也出手打造了一座山脈。該段山脈就成為妙法群山弟子的道場,更是他們走出西崑崙在世間的立足之地。

出身崑崙仙境的陶然客前輩也打造了一段山脈。陶然客本人是散修出身並未建立宗門,所以這段山脈就是出身崑崙仙境的一眾散修道場。

還有好幾位來歷不同的散修高人也出手了,在想山打造了好幾處散修道場。

這裡是養元谷的地盤,原則上誰出手皆須徵得養元谷的同意,但世間絕頂高人願意幫忙造山,養元谷歡迎還來不及呢,預設對方將打造的山脈當成傳人道場,亦是緣法使然。

岡比斯庭的情況相對特殊,它看似是一派宗門,卻非常龐大而鬆散,擁有不同的派系與派別,更有神術傳承散落在岡比斯庭之外。

先後有七位九級大神術師出手打造山脈,包括約高樂在內有五位大神術師都來自岡比斯庭,另有兩位“野生”大神術師。

到了2051年夏天,正一三山會再度召開,各派崑崙修士齊聚,華真行也率一批弟子參會。就是在這屆正一三山會上,眾人達成了一個“想山共識”。

華真行將預設的事實正式明確下來,宣佈各派祖師打造的山脈就是其傳人的道場,除此之外還有好幾片散修道場,以及岡比斯庭神術師與“野生神術師”道場。

但世上還有不少宗門,其弟子並非散修,但門中目前並沒有九境修士,當然也不可能有有九境祖師出手造山,難道他們就與想山無緣了嗎?

別忘了想山山脈並非全部由九境高人造山而成,還有近二十公里長的山脈,是歡想實業建設的“第三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