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就刨了好幾堆出來。
大夥兒正幹得熱火朝天,李大哥和李二哥就拉著板車來了,上面還放著一袋明礬和一杆大秤。
兄弟倆提著橡皮桶去礁石坑那邊,四人把橡皮桶裝滿海水抬到沙灘上,抬到板車上放好,陳永威和李二哥拉著板車往回走。
李大哥將裝著海蜇的麻袋用繩子攔腰捆綁好,李長樂拿了根木棒穿過大桿秤繩釦,然後用秤鉤勾住繩子,兩人抬起海蜇皮開始過秤。
周若楠上前將吊著秤砣的漁線,撥到合適的位置,“兩百一十六斤。”
李大哥點頭,“拿本子記好,等把所有的海蜇都過秤後,我來兌明礬醃漬。”
醃製海蜇皮需經過初礬、二礬一鹽、三礬二鹽三道工序。
其中初礬處理,是將鮮海蜇按重量的比例配製明礬,用水溶解後醃漬,使鮮蜇收斂並排出水分,。
二礬一鹽處理,按初礬海蜇皮的體重,加適量的粗粒海鹽,明礬,再醃漬7天—10天,進一步排除水分。
三礬二鹽處理:按二礬蜇皮體重,按照比列加粗粒海鹽,明礬再醃漬十天左右。經過三次工序後,海蜇皮才能完全脫幹水分,逐漸從透明變成淡褐色,然後將海蜇皮裝進用海鹽稀釋後的濃鹽水裡面存放。
周若楠點了點頭,從包裡拿出賬本記上,接著過第二袋,“兩百一十八斤。”
李長水和李大嫂把裝竹筐裡的海蜇拉過來繼續過秤,過秤後的海蜇李二哥跟陳永威拉回家等著醃製。
一群人在沙灘上忙了大半個小時,才把所有的海蜇過完秤,值得慶幸的是,一直都沒下雨。
收回來的海蜇,加上他們自己撈的,脫過一次水後的海蜇皮和海蜇頭,有一萬兩千六百八十五斤。
幾人將剩下的海蜇裝進竹筐和麻袋,搬到板車和三輪車上往回拉。
李長樂蹬著三輪,氣喘吁吁的往回走,到半路才遇到氣喘吁吁的朝這邊跑的葛昌發。
“阿樂,你們動作這麼快啊?”
“滾蛋!”李長樂抬腿踹了他一腳,“老子不快點,難不成等你來幫忙幹?”
葛昌發訕訕的說道:“我回家換了衣服吃過飯,我哥叫我去水路張看船,就把你這邊的事忘了。”
李母拍了李長樂一下,笑道:“阿發,你別聽阿樂的,阿水和玉芳也在幫忙,十來個人幹活,一會兒功夫就好了。”
李長樂衝他擺手,“老子家別的不多,就人多,家裡幾個娃也在幫忙,用不著你,趕緊忙你的去。”
葛昌發見他不像生氣的樣子,賠笑道:“那你明早來喊我去山上看木料哈!”
李長樂笑著點頭,“明早再放我鴿子,你給老子等著!”
“放心,絕對不會!”葛昌發和李長水兄妹一起跟著他們走到路口,告辭後朝自己家走去。
李長樂一行到家,見院子裡擺著十幾口水缸,李小濤跑出來指著水缸,“阿爸,阿孃,三叔,我們幫著洗的!”
“阿爺說給你買酸梅粉,你才洗的。”李小波毫不留情的戳穿了他。
“叛徒,買的酸梅粉你也吃了的!”李小濤斜著他,兩個眼珠子白的連黑眼珠都看不見。
李小美蹬蹬跑到李二嫂跟前,“阿孃,我也幫忙抹了的,也吃了酸梅粉的。”
“乖!”李二嫂揉揉她腦袋,幫著抬麻袋去了。
李長樂擼了李小濤一把,“乖,等三叔去塗下橋把海蜇腦賣了錢,回來的時候給你們買炊餅。”
李小濤一下就來了精神,“說話算話?”
“臭小子,算話!”李長樂這年頭的孩子就像一塊磚,只要他們幹得動的活,就把他們往哪裡搬。
幹得好,父母心情好的時候還誇獎兩句,幹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