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堂,你怎麼還上船幹活?該在家做老太爺,享清福了誒!”李父相熟的老船工羨慕的說道。
李父滿臉笑容,“呵呵,孩子們讓我在家,我閒不住,久了沒出海捕魚,怪記掛的。”
“你也是賤骨頭,在家享清福不好,偏要上大船把自己累個半死。”
“大船一點都不累人,在船艙裡睡一覺醒來,開動機器就可以拖網了。一大包海貨,一千多斤,機器一會兒就吊到甲板上了,都不用費力氣管它。”
村裡巴望子孫早日買大船的人家多的是,結果他最先上了大船,再苦也是高興苦。
“我們這些個老傢伙,還是你福氣好啊,還沒住上新樓房,就先上了大鋼船。”
有人指著大門緊閉的王記海鮮行,“難怪戲文裡說,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阿樂跟王麻子吵架那次,王麻子還罵他一輩子窮鬼頭呢!”“我還記得阿樂回他說,你怎麼斷定你能富一輩子?”
“王家是啥人家?倒臺是早晚的事。”
“就是,阿堂家幾個孩子勤快肯幹,發家不過早晚的事。”
李父聽著眾人恭維的話,心裡那個自豪、驕傲、得意,感覺人都暈陶陶的,比喝下一罐老酒還舒服。
李長樂看著像是年輕了十歲的老父親,回想起他家老大考進醫科大學的時候,他就是那種表情,暈陶陶的,就像踩在雲端上一樣。
大潮汐碼頭賣海貨的船家很多,陳記和李記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十五過後,青蟹、蘭花蟹、梭子蟹和各種蟹的價錢又跌回了過節前。
李長樂幾人將筐子和水桶放在陳記門口,把寄放在阿東家的板車拉出來,將送回家曬魚鯗的海貨抬上板車。
李父跟阿城拉著曬魚鯗的海貨回南山,吃過飯還要跟陳會計去鎮上辦那塊地的紅本。
“二哥,還是你留在這裡賣貨,我跟阿威去塗下橋送貨。”
“行,我幫你們把魚獲抬到船上。”
魚獲搬上船,李長樂發動漁船朝塗下橋碼頭駛去。
陳永威倚在駕駛位旁邊問:“哥,我們這一趟除了油耗,能掙多少?”
“我們早上三點半出發,靠岸時剛好十點半,來回剛好七個小時,一小時的油耗大概三十升左右。”
“加上拖網的油耗,總共耗油三百升左右,現在柴油七角錢一升,油耗就是兩百一。
扣除柴油錢,還有我阿爸和阿城的工錢,我們幾個工錢,還有買船那兩萬多的利息,剩下的就是我們今天掙的。”
“哥,聽你這一算,我咋覺得還沒我們開小船的時候掙的多啊?”
“這段時間小船每天都拖兩網,加上延繩釣、罐子、地籠的魚獲,當然比今天拖的兩網掙的多嘍。”
“對哦,我們今天還沒放延繩釣!”陳永威拍了腦袋一下,“哥,你上岸賣了魚獲坐小巴回去,我跟阿城去吹圓島收地籠和罐子去。”
李長樂想到還要問坤叔鋪子的事,便同意他先走,他叫了板車送貨去酒樓。
青蟹、梭子蟹、蘭花蟹一共三筐,一共賣了123塊,兩條劍魚一共321斤,一塊一斤,賣了321。
紅甘魚46斤,賣了138,兩條大馬鮫、一條紅點石斑,還有半桶鰻魚、望潮、加起來賣了67塊,一共賣了649塊。
阿雨算好賬,阿坤拿著錢從後廚出來,結給李長樂後說道:“鋪子的事,我已經託人幫你打聽,可能就這兩天就會有訊息。”
“謝謝坤叔。”李長樂感激的道謝。
“聽老闆說,菜市街要搬到別的地方,以後菜市街擺的肉菜、海貨、必須搬到市場裡面賣,你們要早做打算。”
李長樂也曉得這事,新修建的菜市場叫綜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