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網在竹山島附近起的,這時候太陽已經從海里慢慢升起。

網袋開啟後,捕撈到的魚獲完全出乎李長樂意料,兩千多斤有一大半是墨魚,然後就是些蝦蟹、海鰻和一些雜魚。

李大哥高興的說道:“這些加上貨艙裡的就有兩千多斤墨魚,這次能曬不少墨魚鯗嘍!”

“我們撈到這麼多,我去問問陳老大有沒有捕到,找他收一些。”

李長樂說著轉身去了駕駛室,用對講機跟陳阿毛聯絡後,得知他那邊只捕到四五百斤,加上從黑底船上弄到的,有一千多斤。

他全都要了,又讓陳阿毛把大黃魚、小黃魚也留著給他,這一冬必須把貨備的足足的。

分揀墨魚的時候,幾人除了衣服遮住的地方,全都沾上了墨魚墨,連竹筐裡的墨魚都是黑乎乎的,就像一塊塊壓扁了的煤球。

“姑丈,你看這是什麼東西?看著像皮皮蝦又不怎麼像。”王新城抓著一隻身體扁平的褐色蝦姑說道。

李大哥看了一眼,笑道:“這是琵琶蝦,蝦肉味道還蠻鮮的,就是沒多少肉。看著這麼大一隻,扒開就肚子那一點肉,兩分一斤也沒人願買。”

琵琶蝦學名九齒扇蝦,因它長的跟琵琶有點相似而得名。

有的又叫它蝦姑排、拖鞋蝦,身體呈淡黃褐色,背面參雜有紅褐斑,看著就像一隻大號甲殼蟲。

“刷洗乾淨,弄點老酒蔥姜白灼,吃著跟皮皮蝦味道差不多。”李長樂將琵琶蝦扔竹筐裡,“再不值錢也是蝦,裝竹筐裡帶回去,白灼了給孩子們吃著玩。”

這東西在這年頭還不如皮皮蝦受歡迎,後世弄了個進口標籤,身價立馬暴漲,本土的十幾塊一斤,進口的好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