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駭浪。

葉文潔的身世展示結束後,觀眾們紛紛被深深觸動,內心感慨萬千,甚至能夠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她的心境。

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人類社會中存在的諸多醜惡現象,確實急需一場徹底的變革與拯救。

然而,有那麼一群對電影創作本身懷有濃厚興趣的資深影迷,他們的目光並未僅僅侷限於影片內容本身,而是敏銳地投向了影片之外。

他們對宋昊敢於挑戰如此高難度題材與敘事方式的勇氣讚歎不已。

《三體》影片能夠成功問世,呈現在廣大觀眾眼前,這是多方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珍貴成果。

倘若沒有眾多華國電影人的全力以赴、攜手共進,觀眾們根本沒有機會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欣賞到這部精彩絕倫的佳作。

許多觀眾在最初走進電影院時,心中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批判的態度,畢竟《三體》原著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大家對電影版的改編充滿了擔憂與質疑。

可當影片播放到現在,這樣的質疑情緒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震撼與折服。

接下來要呈現的這一幕,堪稱本部電影中耗時最長且製作最為精良的一場大戲——人列計算機!

當年,宣發團隊曾信誓旦旦地宣稱,《三體》影片為了拍攝這場戲,不惜動用了一個師的軍隊力量,而這裡所指的正是這個令人震撼的場景。

影片巧妙地藉助威嚴莊重的軍人形象,將秦軍那莊嚴肅穆、紀律嚴明的氣質生動地展現出來。這場戲所帶來的震撼,不僅僅是人海戰術營造出的宏大視覺效果,更在於《三體》作品中那令人拍案叫絕的強大想象力衝擊。

用大量人力去組建一臺計算機,這樣的創意腦洞簡直瘋狂到了極致,讓人不禁為作者的奇思妙想所傾倒。

按照電影中的情節設定,秦始皇在馮諾伊曼的精心策劃與指揮下,動用了數千萬人,成功打造出一臺規模空前的巨型計算機。據可靠的歷史資料記載,現實中的計算機誕生於 1946年 2月 15日,而秦始皇統治時期卻遠在公元前 221年,這中間橫跨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如此巨大的時間跨度,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在國內科幻小說發展相對薄弱的大環境下,像《三體》這般擁有強大想象力的小說,用“橫空出世”來形容它的出現,簡直再貼切不過。

“這簡直就是《計算機組成原理》裡的內容具象化,感覺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大學課堂。”

“展示的分明就是處理器的原始形態,太形象了!”

“這不就跟秦朝時期的算盤原理差不多嘛,太妙了!”

“幸虧我大學的時候學過相關知識,要不然還真難以理解這複雜的概念。”

“宋昊到底是怎麼做到把這麼複雜的概念講解得如此通俗易懂的,太厲害了!”

“與門、非門這些邏輯概念,看得我後背直冒冷汗,太燒腦了!”

“沒看過小說的我,此刻如坐針氈,真想跪著看下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熒幕上,軍人們步伐整齊劃一,每一步都踏出鏗鏘有力的節奏。龐大的秦軍在行進時,那整齊而沉重的腳步聲震得大地都在劇烈顫抖,彷彿整個星球都在這股強大的力量下為之震顫。

再加上軍人們神情嚴肅,渾身散發著一種無堅不摧的堅定決心與鐵血氣息。

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在這一刻瞬間爆發釋放,給影院中的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烈震撼。

放映廳內配備的全是當下最為先進的數字裝置,強大的音浪如同洶湧澎湃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重重衝擊著觀眾的身體,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

就在此時,激昂高亢的秦腔驟然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