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行了一禮。

“免禮,平身。”

李治一擺手,示意祿東贊平身。

“謝大唐皇帝陛下。”

祿東贊也是直起腰桿,目視龍椅上的李治。

“祿東贊,你此來我大唐所為何事?”

“回大唐皇帝陛下,祿東贊此來是獻禮的。”

祿東贊微微一笑,然後衝後面拍了拍手。

數不清的吐蕃使者抱著一個個匣子上到了金鑾殿中。

“這是我吐蕃贊普送給大唐皇帝陛下的禮物,金盎,金頗羅都是吐蕃的鎮國之寶,還望陛下笑納。”

祿東贊微微一笑,開啟了匣子裡的東西。

“瑞安,收下吧!”

李治也曾聽聞吐蕃的寶物就有這兩件東西,現在他們進獻而來,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現在吐蕃和吐渾谷大戰,自己自己是支援吐渾谷的,不可能任由吐蕃做大。

想必他們就是為此而來。

“祿東贊,這禮朕收下了,接下來說你的來意吧!”

看了眼祿東贊,李治也是皺起了眉頭。

“陛下,吐渾谷無道,多年來一直侵略我吐蕃領地,吐蕃忍無可忍方才反擊。

但是大唐的天軍卻是已經開始支援吐渾谷的戰事,有礙兩國情誼。

還望陛下能夠下令讓唐軍返回,擊敗吐渾谷後,我吐蕃依然會俯首稱臣,以大唐為宗主,永生永世不會背叛。”

祿東贊組織了一下語言之後,直接將現在的戰事說了出來,並且還是將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角度。

所謂師出有名,吐蕃經受大唐文化薰陶,這手顛倒黑白倒是做的相當到位。

“陛下,臣有本奏!”

聽到祿東讚的話,李治還沒開口,就看到仁雅相一步跨出,向他行禮。

“任相,有話就說。”

“陛下,臣聽聞吐蕃和吐渾谷之間的戰事可不是祿東贊所言。

吐渾谷國小勢弱,怎會敢入侵吐蕃,倒是吐蕃這些年來一直對吐渾谷虎視眈眈,經常製造摩擦。

而現在兩國之間的戰鬥,也是吐蕃所挑起的,所以大唐的兵馬才會支援吐渾谷,不知道祿東贊作何解釋?”

吐蕃使臣所來,大唐早有訊息,對於這次的戰爭仁雅相也是做了諸多準備。

現在聽到祿東贊顛倒是非,惡人先告狀,他是真的忍不了了。

“這位應該是任相吧,吐蕃和吐渾谷之間的爭鬥由來已久。

吐渾谷之地本來就是我吐蕃的領土,我們將之收回也是理所應當。

這就好比大唐擊潰突厥,收服西域是一個道理。

我吐蕃乃是仁義之師,此次開戰就是要去解救我吐蕃族人於水火,難道說拯救自己族人,也不行了?”

祿東贊看了眼仁雅相,他既然出使,自然對大唐的朝廷有所瞭解,這位仁雅相早年在西域立下過汗馬功勞。

所以他也是直接將西域的戰事提了出來,想要引起對方的共鳴。

“我大唐收服西域,豈能跟吐蕃和吐渾谷之間的戰爭類比,大相,你當真是有些偷換概念了。

再說吐渾谷自從慕容氏遷徙而至,距今已經數百年之久,你說吐渾谷是吐蕃舊地,這就有點強詞奪理了。”

仁雅相別看年歲大了,語鋒之利無人能敵。

直接就將祿東贊剛才的話全部推翻。

你們就是狼子野心,現在想要以正統之名將吐渾谷吞併,哪有那麼好的事。

吐蕃現在實力已經很強悍了,堪稱西南方向的霸主了,大唐的嶺南道也是被其輻射其中,經常受到兵馬的騷擾。

如果吐渾谷再被吐蕃吞併,終究會成為大唐的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