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天顯六年,冬。

來自清河縣的奏報再次被送進了京城。

“案據臣民兵頭領陸友等塘報到臣。該臣看得西川、祥雲連界各山賊寇不時出沒,臣與邛都縣尉汪良排程搜剿;據清河縣民兵頭領丁林、張進、成國榮、李章,民兵副頭領馬文等隨臣出兵搜剿,各有斬獲不等。

其先鋒一路,民兵頭領丁林率領官兵於遂久地方連勝四陣,斬擒偽參將、守備等員,斬賊一千五百有餘,俘虜賊眾一百二十三名。

後臣率軍與賊人血戰七日,幸賴皇恩浩蕩,士卒用命,大破賊兵,陣斬賊酋曹瑞、馬蛟等八人,賊酋全部伏誅。擒斬賊兵兩萬一千有餘,賊兵餘部潰散,竄逃至其老巢,曰齊天寨中。後由賊酋曰偽震天王統領抵抗帝國王師。

民兵頭領陸友感念帝國恩情,陛下聖威,身先士卒,衝入敵寨,大破敵軍,斬首敵酋曰偽震天王者。

逆賊望風逃遁,隨即克取處州府,得獲糧草軍械等項。又邛都縣尉汪良等,隨同臣率領清河軍官兵恢復祥雲全境,前至孟洋地方,餘賊不敵王師,遁入高棉境內不止所蹤,臣行文高棉要求入境追擊,高棉不許。

此次出征,各路官兵奮勇用命,剿賊恢復,屢戰屢捷。所有在事綠旗有功人員,相應匯疏題報。臣謹會同邛都縣尉汪良詞密疏具題,伏乞皇上睿監施行。”

嗯,簡單說來就是,林海給清河縣上上下下都表了功,尤其是寫到陸友一刀剁下震天王腦袋的時候,一旁的石珍兒差點笑岔了氣過去。

但是不管林海怎麼寫,有一件事情都是鐵板釘釘的了,那就是清河,作為一個縣,已經完全控制了西川南部和整個祥雲省,甚至在孟洋與前來阻止他們推進的高棉軍還打了一仗,結果很明顯,高棉沒贏,因為據孟洋站的反饋,高棉國內根本沒有宣傳這件事情...

不過林海寫給西川太守高斌的信就簡單易懂多了。

林海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要帝國中樞兌現承諾,既然林海已經“剿滅”了齊天寨,還煞有介事的送了一個“震天王”的人頭到了錦官城,那麼按照之前的說法,就應該給林海封爵,並且讓清河縣“幫助”久經戰亂的祥雲省恢復民生。

當然,林海並不是一個貪戀地盤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推薦了在戰鬥中擊斃了震天王的陸友成為新的祥雲駐軍頭目,陸友的官位可以再商量,陸友的部下也可以就地轉型為帝國官軍。

至於其他地方的行政長官,林海也推薦了不少人,例如說什麼丁林啊,張進啊,成國榮啊,等等等等,都可以晉升為縣尉,再以縣尉的身份代理縣令,安置在祥雲省內各縣,以此來幫助祥雲省儘快平靖治安恢復經濟。

而立有大功的汪良,據說是為了避嫌,主動要求不去祥雲任職,只希望能晉升為參將,負責西川南部的防務即可。

至於至關重要的祥雲太守一職,林海則表示自己絕無想法,不管是中樞派誰來擔任,他都全力支援...

在高斌的長吁短嘆中,這封信被重新潤色,作為了西川太守府的統一意見,與林海的奏報一起送入了中樞。

不管怎麼說,中樞肯定是有人睡不好覺了。

不過林海還是高估了那群官僚的操守。

要想當官,有兩個秘訣很重要。

當需不好決定的時候,就往上推,當要扛責任的時候,就往下壓。

三部聯合的奏章被送入了御書房,上面細細的寫上了林海的功勞,清河剿匪的前因後果,然後就一句“茲事體大,惟待聖裁”了事。

作為帝國皇帝,正值壯年的夏君傲最近心情一直都不好,尤其是再次和陳朝開戰以後,陳朝並沒有像計劃中的“只是一座老房子,只要在它的門上輕輕踹上一腳,整個陳朝就會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