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朝廷命官和山匪頭目在一起開會討論如何更加高效的剿滅這股山匪,這畫面想想就覺得詭異。

但這一幕真實的發生在了林海的大辦公室裡。

雖說當事人都覺得非常的正常,但林海還是說了一句:“今天的事情就不留檔了,大家記住就行。”

嗯,林海突然想到,要是清河真的能發展起來,後世之人根據檔案來看待現在的事情,一定會覺得清河是一個非常光偉正的地方,真的連一絲絲的陰霾都沒有啊。

隨著一封寫著“我縣決定按照中樞命令,選擇適合的時機出兵攻擊盤踞在祥雲省的巨寇齊天寨所部”的公文送到了高斌的案頭。

這裡面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句“合適的時機”,高斌想不到什麼是合適的時機,他想破頭也想不到一群民兵怎麼去打敗號稱十萬的山匪,哦不,應該是巨寇。

當然,林海知道如何打敗,但他不知道如何告訴別人他是怎麼做到的。總不能說一開戰,自己的王霸之氣洩露,齊天寨納頭便拜吧...

其實也可以這樣說,只是就太把高斌和中樞當白痴了,尤其是中樞手上還捏著幾十萬戰兵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讓中樞看出來自己把他們當白痴,不然後果可能很嚴重。

按照計劃,清河縣轟轟烈烈的擴軍開始了。

新的軍營建設在離縣城不到五十里地的一座小山坡上,林海沒有去管這個小山坡原來叫什麼,可能就叫小山坡吧,不重要,他很是認真的把這座山坡命名為鳳凰山,山上的軍營也就成了鳳凰山大營。

對外,林海的解釋是希望這支軍隊能在這裡如鳳凰涅磐,成為一支嶄新的軍隊,但是隻有林海才知道,小時候他家鄉最有名的一個空軍基地就叫做鳳凰山,取這個名字大概就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與曾經的自己,有那麼一絲絲若有若無的羈絆吧。

清河縣第一營和第三營都已經入駐了鳳凰山大營。其實第一營和第三營已經被整編成為了第一團和第三團,但由於新兵還沒有補充到位,現在兩個團都只有一個團的架子,加上一個營的兵力,但隨著新兵不斷的到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為了清河的人口,林海操碎了心。

從鳳凰山軍營出來,林海馬不停蹄的就去了修建在清河和陳朝交界處的難民營,跨過這個難民營,再往東五十里,就能隱隱看見陳朝邊境城市召陽的城牆。能把難民營建在如此敏感的位置,情報部的人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嗯,至少幾十斤的玻璃被他們當作禮品送了出去...

其實陳朝的地方官是很討厭流民的。畢竟為了戰爭,陳朝已經把賦稅提升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而這些流民,一個個的不事生產,僅僅因為賦稅高了點就四處流動,經過一地就對一地的治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果你想留住他們,還不得不花大量的糧食去賑災,讓他們安定下來,給他們分配土地,可要等到他們有所收穫,怎麼也得一年半載之後了,在這期間,陳朝朝廷對於糧食的需求能把任何一個盡責的地方官壓垮。

再說了,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各國的土地兼併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哪裡還有多餘的土地安置這些流民?所以陳朝各地官府一邊開開心心的接收著流民拋棄的土地,一邊派出兵卒把他們往自己旁邊的轄區驅趕,管你們去哪呢,只要不留在我的轄區,一切都很好。

當然,陳朝並非沒有有識之士,例如說召陽知府,一開始就嚴禁流民進入自己的轄區,並且還組織了官兵民壯進行了驅趕。進不去召陽卻又餓得再也走不動路的流民只能在召陽的邊界上搭個窩棚,然後鑽進去等死。

後來召陽知府就明白了,人,也是很寶貴的財富,自己讓一堆會走路的銀子躺在那裡是很不人道的。回過神來的召陽知府組織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賑災,其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