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清河屯 (第1/2頁)
暗淵魔法會上架面板碎片商店嗎 小林煮茶喝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說起來林海選的這個地方絕對不算差。
按照以前陳朝官方的記載,該地原名上壩縣,在西南蜀地地最南端,北距蜀地首府錦官城足有一千兩百多里之遙,但往南五百里左右就是高棉國北部的第一重鎮春城。該地有山原峽谷,山中丘陵,夏季長,四季不分明,卻又分為雨旱兩季,糧食一年三熟,加之當地盛產各種水果,因此其不僅是當年陳朝通往高棉的門戶之一,也是一個水旱由人物產豐富之地。
當然,林海當時也對比了下心中的另一幅地圖,如果自己所料無差的話,當地的礦產也是相當的豐富,並且現在還未被發現,他日就會是自己的一大助益。
就林海的發現而言,現在大陸各國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但也只能有一千年內的記載。因此其實陳朝也說不清上壩縣最早是何人建立,只提到那個強大而短暫,差一口氣就一統天下的大秦分崩離析,陳朝崛起並且擴張到西南腹地的時候,就在這裡接手了大秦人所管理的上壩縣,而大秦的上壩縣來自古蜀邊國,卻也再也說不清更之前是誰了。
但不管怎麼說,在上次大戰的後期,陳朝和涼帝國與夏國在大陸中部打成了一鍋粥,為了在中部取得優勢,陳朝將自己在西南的駐軍抽調一空,並且至少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徵兵,再也無力壓制西南。作為陳朝藩屬的高棉便撕毀了和約,突然暴起,十萬精銳高棉戰士吶喊著“高棉花盛開的地方皆為高棉國土”,突入了陳朝西南國土,而規模只有一個寨子大小,連正經城牆都沒有的上壩縣抵抗了不足一天,就被高棉佔領。
反應過來的陳朝一邊拒絕了高棉“割讓西南,約為兄弟之國”的和平條件,一邊在自己仍舊掌控的西南地區大規模動員,甚至將天門關的守軍抽調了個七七八八,然後按著高棉就是一頓爆錘。用陳朝太子陳煜的話說(他是當時西南戰事的負責人)就是“本來那幫猴子躲在群山後面我還拿他們沒什麼辦法,現在既然主動出來了,那就趁這個機會都收拾了吧。”
簡單來說,就是高棉不宣而戰偷襲陳朝然後被陳朝暴打,但涼國和夏國抓住了這個空檔又突襲了陳朝在西南的後方,經過大家反覆拉鋸,在高棉痛苦的哀嚎聲中,陳朝的西南三省最終兩個歸了涼國,一個歸了夏國。
但是哪怕是接手西南的涼國對高棉也無甚好感,但又無力在西南邊境駐防大軍(僅有的駐軍也是用來防備陳朝的),就乾脆把包含上壩縣在內的邊境地區都劃到了軍功賞賜拓荒的範圍內,誰料想北人對西南天然的不熟悉,錦官城周邊的土地倒還好,上壩縣這樣的地方,折騰來折騰去,最終便宜了林海。
剛剛定居在上壩縣舊址的林海,將一塊用木炭寫就“清河屯”三個大字的木板往朝南的城牆上一掛(其實就是個木柵欄,還是有破洞的,但林海覺得一開始就要有氣勢,所以強行把柵欄命名為城牆),再把一塊樹皮都沒有清理乾淨的木板做成牌匾,用木炭寫上“清河縣衙”四個大字,掛在了以前的上壩縣衙搖搖欲墜的大門口,便隨即宣佈清河屯正式成立並由清河縣衙管理,大家便可以在縣尉的帶領下正式開始工作了。
當然,要想將整個清河屯清理出來,就靠現在的幾十個人是完全不現實的,因此林海將所有人都編入了歸屬於清河縣尉管轄的縣城三班之內,讓本地最高長官帶著大部分人趕緊清理出能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這個辦公是林海強行要求的,說是一定要凸顯出他們的正規性。然後當過石匠的二十六哥石明在廢墟中撿了一塊看起來還行的石頭,就開始刻制縣尉的大印。
後來團體中但凡立過大功被晉升到鎮守一方的人都能得到二十六哥親手製作的大印,因此二十六哥所制大印也成了功勳和認可的標誌,史稱:石明制。
在大家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林海帶著九名義兄,號稱清河屯壯班民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