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的小金庫充盈了,就能帶領家人一起致富了。

雖然她有空間農場,但總這麼偷偷摸摸的賣菜也不是長久之計,要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還是腳踏實地比較靠譜,堅決不能過分依賴空間農場。

眼下,她家的日子還緊巴巴的,除了過年過節能吃上一頓純白麵,其餘的全都是雜糧度日的,青黃不接的時候還雜麵裡還得摻和著野菜,味道苦了吧唧的,刮嗓子。

姚素秋躺在竹椅上,枕著腦袋看著金燦燦的太陽,如果能讓爹同意種植大棚蔬菜就好了。

八十年的菜籃子還很單調,冬天除了白菜蘿蔔,就是豆腐乾菜,很少有綠色蔬菜出現。

記憶中,兩年後的冬天,市面上突然冒出一個天價黃瓜,反季節綠色蔬菜,特別是臨近過年的時節,竟然炒到十塊錢一斤的高價。

說也奇怪,越貴越是有人買,最後竟然被瘋搶了,那一年誰家的過年宴上要是缺一盤黃瓜,就是掉面的事兒。

說起來不可思議,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兒。

如果她提前弄個蔬菜大棚出來,用反季節蔬菜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應該可行。

只要說服爹孃就行……當然,也得有足夠建造蔬菜大棚的錢。

打定主意,姚素秋就從空間裡出來了,直接搭車去了縣城,先去供銷社採購點東西給師傅送去。

這個時候的純白麵富強粉兩毛一斤,玉米麵九分一斤,一口小鐵鍋兩塊錢。

姚素秋轉了一圈,簍子裡多了五斤富強粉,十斤玉米麵,兩斤鹽巴,一把小鐵鍋,花了四塊多。

七拐八拐的到了師傅家門口,看著半掩著的大門,姚素秋探了探頭,叫了幾聲,沒人回應。

推開大門走進院子,堂屋門上落了鎖,人不在家。

這小老太太,受著傷也亂跑?

姚素秋把兩斤白麵和一半的雜糧放到廚房,看著籃子還有茄子和玉米穗,又放了幾根黃瓜,就轉身離開了。

路過廢品廠的時候,姚素秋心裡一動,這個時期的廢品廠都是國營的,管理鬆散,東西也沒人具體數量。

她倒是可以進去看看,有沒有二手的書籍啥的,特別是養殖方面的。

守門的是個大爺,她說明來意後,還送了大爺一個茄子一個黃瓜,“大爺,我就想進去看看,有沒有高中課本之類的書籍。”

大爺看著手邊的蔬菜,搖著蒲扇往裡指了指,“廢棄書本在三號棚子,自己去翻,事先說好,只要是紙張一類的東西都是五分錢一斤。”

“哎,知道了,謝謝大爺。”

姚素秋揹著簍子走進院子,挨著院牆搭建了一排大棚,棚頂用油布蓋個頂,上面壓著磚頭,簡易的很。

姚素秋挨個看過去,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各種鐵疙瘩扔的到處都是。

三號棚內,摞著都是報紙雜誌,中小學課本不少,雜技奇談的書大都殘缺不全,翻找的過程中,她還發現了幾本線裝的俄語書。

她差點忘了,上一輩的人都是學俄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