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姚素秋的打算,戴雋不贊同的看她一眼,“丫頭,胡說什麼,去了京都,盡地主之誼是我的責任,怎麼能讓你跟師傅去住賓館?”

“再說,京都老院說大不大,但是也不算小,住下你跟師傅還是綽綽有餘的……再說,大過年的住賓館也不方便,還是跟我一起住家裡吧,我父母那個院子一直空著,偶爾我會回去住幾天,如果你跟師傅去,剛好熱鬧些。”

京都老院是那種傳統的套院,主院住著爺爺,幾個偏院分給三個兒子,穿過月亮門就是獨立空間。

平時的日子,都是爺爺住著,除了節假日,二叔三叔很少回來,他們在外面都有自己的房子,平時誰也見不著誰。

當然,在他們遇到難事兒,有求於爺爺時,也會回來,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還會賴著不走。

倒是他,從復員回來開始創業到現在,還沒來得及購置產業,一直跟爺爺住在老院,也就是因為如此,他那個堂弟也有樣學樣,只要自己在,他也會回老院居住。

往年,在老院的宴席結束之後,他要麼跟朋友再續一攤,要麼一個人靜靜的待在院子喝酒,品茶,院子裡靜悄悄的他都習慣了,但逢年過節多少有點冷清,缺少人氣。

想到這裡,戴雋神色略有些黯然,

“自從父母走後,整個院子裡只有我一個人,師傅住進去,絕對沒人打擾。”

聽著戴雋的語氣,金針劉詫異的看他一眼,好像沒想到這麼驕傲的一個人會賣可憐。不過,想起他的遭遇,金針劉默了默,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兩人的遭遇何其相似。

姚素秋聽著戴雋的語氣,轉頭看向師傅。

她自然要尊重師傅的意願,要是師傅不願意,她依舊陪著師傅住賓館,雖然這個時候過年的氛圍濃厚,很多單位都會放假。

但是改個開放初期,有些個體戶賺錢的意識已經很濃厚了,國營單位越是放假,對他們越是有利,趁著節假日在各個景點支起攤位,賣一些吃喝玩樂的生活用品,無論是吃的還都工藝品都具有當地特色。

國民的旅遊意識越來越普遍,他們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所以,如果師傅願意跟她一起去京都,她就在旅遊景點附近入住賓館,也就不愁吃喝問題了。

金針劉看著徒弟殷切的目光,無奈的笑了下,“我一個人過年習慣了,不想到處跑。雨雪天氣路途不好走,師傅我只想窩在家裡,圍著煤爐子取暖。”

“你們年輕人喜歡到處跑,那是有精神頭,師傅年紀大了,反而喜歡待在家裡,安安靜靜的就挺好。”

聽著師傅的語氣,姚素秋看了眼外面的天氣,冬天出門確實冷,這個時候的條件有限,車裡也沒暖氣,趕在這種雨雪天氣出們,確實辛苦。

對於年紀大的人,也確實不怎麼友好。

想到這裡,姚素秋看著屋內燃燒的煤爐子,熱氣順著管道在屋內繞了半圈,只要及時換煤球,保暖一點也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