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宮中交談很久之後,齊年北就被人帶著進入到了陳妃的宮中,陳妃在宮中也算得上是受寵的妃子,只是皇帝一共冊立過兩位淑妃,之前那位徐淑妃已經過去,很多人就對這位陳淑妃稱為陳妃娘娘。
聽起來像是普通的妃子,但是其實是實打實的一等妃嬪,而且僅次於在大吳一朝,屬於是那種貴妃之下的品級。
而且皇帝已經很多年沒有冊立過貴妃,而皇帝前些年薨亡,所以現如今宮中除了那位年紀不小的貴妃之外,就只剩下了這位陳淑妃。
而且陳淑妃雖然是苗人,可是她的家世並不比那些王公貴族中的女子差多少,苗人在當地的勢力並不弱,而陳淑妃的父親和兄弟就是苗人的領袖。
皇帝當然不會在意那些苗人會掀起多大的風浪,對於皇帝來說,只要不是影響到這個位置的事情,都是小事。
他唯一擔心的是這件事情要是和陳淑妃沒關係的話,他對於陳淑妃的輕視會讓苗人那邊有所動作,他沒有處置陳淑妃,苗人沒有反叛的名頭,也不會反叛,但是不代表苗人那邊不會對朝廷這邊的一些政令進行自用的。
對於苗人那邊,皇帝一向都是很寬容的,主要是苗人不服從管理,皇帝也曾經派出去過很多大臣,但是能夠在當地站穩的,都是很不錯的,極少數去了當地就是個空架子。
要是沒有當地的首領摻和,恐怕苗地早就亂了。
當然,皇帝不至於因為一塊苗地就和人和親,他是皇帝,又不是世家子。
只是因為太上皇時,皇帝作為皇子,自然是不得已需要和一些人聯姻的,太上皇所奉行的是和平處理一切事情,這聽起來很不符合一位帝王該做的事情,但是太上皇當初就是這麼做的,可能這就是一種不同於其他帝王的辦法。
所以齊年北對於陳淑妃還是很尊重,就算人家是對皇帝出手的,那也不代表人家的身份不尊貴,而且只要皇帝沒下旨剝奪他的淑妃頭銜,那麼他就還是陳淑妃,一百年一千年。
宋衡並沒有跟著齊年北一起,這裡是後宮,他一個勳貴可不能夠隨便走動,齊年北是下了軍令狀,宋衡倒是也想,可是皇帝是不可能答應的。
從進入大殿開始,宋衡就能夠從皇帝的目光當中看出來他對自己的那種壓制。
皇帝對於宋衡談不上失望和希望,只是這件事情很複雜,皇帝還不希望自己這位女婿摻和進這種情況未名的案子中。宋衡要是都摻和進去,整個大吳朝堂都會被攪亂。
像是這種和大吳命脈結合在一起的勳貴,皇帝處理起來也沒任何辦法。
齊年北沒有宋衡跟在身邊,也沒有太多的慌亂,想法,倒是多了幾分鎮定,要是皇帝同意宋衡跟在身邊,他反而會擔心,這種案子,他掌握的證據只有五成可能,剩下的五成,全看天命,他不喜歡賭,可是現在的他,必須要賭這一場,賭贏了,以後的路會好走,輸了就真輸了。
齊年北在宮中換了一身乾淨的道袍,是宋衡在進宮的時候,在街邊的店鋪裡買的,不算太合身,但是好在是件道袍。
皇帝也是為齊年北留了一些退路的,不然讓他直接穿著尋常衣服進去,他想出來,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王公公,您不要跟我跟得這麼近,我又不是會做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也是為陛下辦事,大家嚴格一點就行,不至於像是防賊一樣,陛下要是當真不信任於我,恐怕就不會讓我進來了。您來這裡就是為了避嫌的,我覺得您就只需要保證我不會消失在您的視線中就可以,不用貼身看著我的,我這麼大的人,陳妃娘娘的寢宮又不大,走不丟的。”齊年北心情很是不錯,其實越是這種緊繃的局勢,他越是能夠保持輕鬆的心態,他擔心這些大事不假,可是他也知道,心越亂,失誤也就越多,很多人在處理到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