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仲和池小唐具體深入的探討過盛唐雲馳影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在電影方面依靠池小唐池導以及他帶領的一干新銳年輕導演,這些年的辛勤耕耘和開疆拓土,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只是電影,無論是籌備週期拍攝製作週期而言,未免有些過長,短則半年一年,長的兩三年,天底下也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影業公司內部不同影片有盈利也有虧損,這也就是影視產業永恆的困局了。
而突破這種困局的方式,大概目前為止只有多元化經營這一條路了。影業在電視劇領域目前為止幾乎還是空白,而電視劇行業這些年市場已經逐漸規範起來,不再似之前那般混亂不堪。
可是如何下手呢,池小唐的意思,讓尹仲去把電視劇這一塊領域做起來。電影與電視劇的差別說起來就那麼幾句話,後者週期相對較短,情節進度相對緩慢,對拍攝技巧的要求相對鬆散一些,對演員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嚴苛,而且重要的是,電視劇的盈利點更多,更豐富。
其實就尹仲和池小唐看來,電影和電視劇不存在競爭關係,它們的受眾有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重合,說穿了就是文化產品,跟短影片,書籍,音樂一樣,歸根到底是受眾接受與否的問題。
接受與認可意味著商業可以有機會與之完美融合,衍生品與植入,真實與虛擬的都可以大行其道,成功的拿下市場,人們為認可買單,從而刺激生產,於是就產生了利潤,隨後資本與風投接踵而來。
池小唐與尹仲對這樣的過程高度的認同,他們都是學理工出身,習慣用工程原理來解釋所從事行業的一切來龍去脈與前因後果。
尹仲接手了盛唐雲馳影業的電視劇專案。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該從哪裡下手呢?他不知為何想起了楊可可,能不能找她來當導演呢,出一部關於推介與弘揚中國古典舞的電視劇,反正尹仲考察了很多電視劇涉及的題材,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方面的先例。
他突發奇想的一切並不是真的憑空而來。尹仲是學工業自動化出身,他對資料統計與分析,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與直覺。他以時間為主軸,統計出了新中國電視劇市場出現以來,所有記錄在案的電視劇涉及的題材,風格,取景地,演職員,總之一項浩大無比的系統工程。
剛開始當然是往時間軸裡填充那些知名度高的,收視率與口碑好的電視劇集,等到資料庫完備能夠順暢的自己吸納與解析之後,開始引入那些知名度小的口碑值得商榷的。總之,這是一個遞減的數列。所有文藝的評判標準,諸如男女主匹配度,畫面質感,情節合理性,觀眾評價等等都最後用準確的資料模型表達出來。
用科學的精神與方式,來處理和分析文藝的創作,這是尹仲與池小唐的首創,這也是盛唐雲馳影業除了版權專利之外的第一項電影產業科學技術方面的專利。
有的人會覺得,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沒有必然的聯絡,其實大錯特錯,就這一點而言,尹仲與池小唐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至少從目前的科學發達程度而言,物質決定精神,這是肯定的,當然如果上升到宗教領域,那又是另一種解釋了。但是就常規產業而言,這是真理無疑。
尹仲從大資料的規律,看出了楊可可的珍貴。這種珍貴,從精神與物質上來講,都是無可比擬的,至少尹仲是這樣認為的。他的私心與愛戀可以理解,這又幾乎可以跨越到心理學的範疇了,在此不打算延展了,以免生澀拗口令看官昏昏欲睡。
楊可可接到尹仲的電話很意外,她儼然覺得另外一個世界的男人怎麼突然又想起自己來,是有什麼事要發生嗎?她的性子就是那樣冷漠與不緊不慢,只要不耽誤她的舞蹈,什麼樣的話茬她倒也是願意接一接的。
尹仲說得很簡單:要做一部電視劇,要楊可可去當導演,編劇,主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