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皇宮,勤政殿內燈火通明,如同白晝。北漢昭武帝吳權端坐龍椅之上,面色凝重。他的手中握著一份東萊的急報,片刻之後,他將急報擲於案上,聲音低沉而有力:“張合在曲成雖勝一陣,但曹仁主力未損,東萊仍存危機!”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吳權環視群臣,目光如炬,彷彿在尋找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良策:“諸卿以為,當如何應對?”
少傅賈詡率先出列,他拱手施禮,語氣沉穩而自信:“陛下,臣有三策:其一,命鎮南將軍趙雲攻司州;其二,令冀州都督張繡襲兗州;其三,遣虎賁將軍典韋率近衛軍馳援東萊。三路齊發,曹操首尾難顧,東萊之圍自解。”
賈詡的這番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殿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三策看似大膽而激進,卻也蘊含著一定的戰略眼光。若能三路齊發,確實有可能讓曹操陷入兩難境地,從而解東萊之圍。
然而,首相邴原卻皺眉反駁,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憂慮:“賈少傅此議太過激進!西部戰事未平,若再與曹操全面開戰,我國力恐難支撐!”邴原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北漢雖然兵強馬壯,但多路征戰國力還是支援不了的。若全面開戰後,陷入長期鏖戰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華歆、蓋勳等文臣紛紛附議,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擔憂。邴原繼續道:“東萊雖重,但為一方郡縣與曹操決戰,實非明智之舉。”他的聲音在殿內迴盪,讓許多人心生共鳴。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之際,謀士沮授輕撫長鬚,緩步出列。他的聲音不緊不慢,卻透著一股沉穩:“陛下,臣以為可折中行事。司州、兗州暫且不動,但東萊必須救!此地乃我軍插在中原的利刃,若失之,將來進取中原將少一重要支點。”
沮授的話讓殿內的氣氛稍微緩和了一些。他的折中之策既避免了全面開戰的風險,又強調了東萊的戰略重要性,讓許多人眼前一亮。
兵部尚書田豫立即補充道:“大將軍徐晃可率典韋、童飛等將,由水路馳援。管承水師精銳,五日即可抵達東萊。”田豫的話進一步完善了沮授的方案,讓整個救援計劃變得更加可行。
就在群臣們還在討論之際,殿側突然傳來一聲洪亮的嗓音:“老臣願往!”眾人聞聲回首,只見白髮蒼蒼的徐榮昂首出列。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將雖已卸甲多日,此刻卻目光如炬,氣勢不輸當年。
“老臣雖年邁,但尚能開三石之弓!請陛下準臣領兵救援!”徐榮的聲音中透著一股堅定和自信。他雖已年邁,但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和不屈的鬥志。
吳權面露難色,他深知徐榮的忠心,但老將年事已高,此去東萊兇險萬分,他實在不忍心讓徐榮涉險:“老將軍忠心可鑑,但……”
“陛下不信老臣?”徐榮突然在殿上拉開架勢,一套拳法虎虎生風,最後竟“砰”的一掌劈裂殿側燈柱。滿朝文武盡皆駭然,無不為老將軍的武藝所折服。
賈詡眼中精光一閃,出列笑道:“陛下,徐老將軍寶刀未老,不如就令其與典韋同往。有老將坐鎮,軍心必穩。”賈詡的這番話讓殿內的氣氛再次活躍起來,許多人都紛紛點頭贊同。
吳權沉吟良久,終於拍案而起:“準!命檢校大將軍徐榮為主將,虎賁將軍典韋為副,率五千近衛軍、火器營及兩萬新兵,由伏波將軍管承水師運送,即日啟程馳援東萊!”他的聲音中透著一股決斷和堅定。
徐榮單膝跪地,聲若洪鐘:“老臣定不負陛下所託!”他的聲音在殿內迴盪,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