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31日)
第一節:破局之機
消毒水的氣味還未從袖口散去,林逸已站在中關村的熙攘人群中。五月的北京飄著柳絮,他仰頭望著“小米科技”的玻璃幕牆,掌心攥著裝有鋼化膜樣品的牛皮紙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三天前,他在商譜中讀到“先機者得天下”的批註,又結合前世記憶確認——2010年6月18日,小米首款手機即將釋出。這個時間點,既是危機也是轉機:智慧手機配件市場尚處蠻荒期,誰能率先繫結頭部廠商,誰就能吃下第一口紅利。
“先生,您預約了嗎?”前臺小妹的聲音打斷思緒。林逸這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走到前臺,牛皮紙袋上的“雲楓科技”字樣被汗水洇溼。他深吸一口氣,從口袋裡摸出偽造的名片——頭銜是“深圳雲楓科技產品總監”,位址列填的是尚未租下的廠房。
“我和雷總約了十點見面。”他將名片輕輕放在臺面上,手指有意無意劃過“專注智慧手機防護方案”的字樣。前臺小妹狐疑地看了眼名片,剛要開口,身後突然傳來爽朗的笑聲:“小林總?這麼早就到了?”
林逸轉身,正對上雷軍含笑的眼睛。這位後來的網際網路大佬穿著標誌性的黑色t恤,手裡攥著螺絲刀,褲腳還沾著些許機油——顯然剛從實驗室出來。
“雷總,久仰。”林逸伸手握住雷軍的手,掌心的老繭蹭過對方虎口——那是前世他無數次組裝手機配件留下的痕跡。雷軍挑眉,目光落在林逸手腕上若隱若現的青銅紋路,卻沒多問,只是拍拍他肩膀:“來,咱們去會議室聊。”
第二節:商業博弈
會議室的白牆上貼滿了小米1代的設計圖紙,林逸掃過螢幕尺寸、解析度等引數,心中暗喜——與前世分毫不差。他開啟牛皮紙袋,取出三片透明薄膜,放在雷軍面前。
“這是我們的防藍光奈米膜,透光率92%,厚度0.15毫米。”林逸用指尖敲了敲桌面,“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塗層技術能承受120c高溫,不會像普通pet膜那樣發黃。”
雷軍拿起樣品對著燈光觀察,薄膜上隱約浮現細密的蜂巢狀紋路,正是商譜中記載的“仿生學結構”。“成本呢?”他突然發問,目光如炬。
“批次生產的話,單片成本控制在1.2元以內。”林逸報出數字的同時,留意到雷軍瞳孔微微收縮——這個價格比業內預期低了40%。事實上,林逸透過羅盤碎片“預知”了三個月後某化工企業的奈米塗層技術突破,提前聯絡對方買斷了實驗室樣品。
“但我要的不是單純賣膜。”林逸身體前傾,聲音壓低,“雷總,智慧手機未來會成為人的‘第二器官’,配件不應該只是附屬品。雲楓可以做小米的‘生態前哨’,比如——”他抓起馬克筆在白板上畫了個圓環,“定製手機殼、快充線,甚至……”
“甚至什麼?”雷軍放下螺絲刀,饒有興致地看著林逸。
“甚至是小米商城的首批第三方入駐商。”林逸直視雷軍,“我知道您想做‘價效比之王’,但硬體利潤太薄,配件生態才是未來的現金流。”
窗外的柳絮撲在玻璃上,會議室裡靜得能聽見筆尖在白板上的摩擦聲。雷軍突然笑了,伸手握住林逸的手腕——那裡的青銅紋路正在微微發燙。“你讓我想起當年的自己,”他鬆開手,從抽屜裡拿出一份檔案,“不過要合作,總得先看看你的工廠實力。”
林逸接過檔案,瞳孔驟縮——竟是《供應商實地考察清單》,落款日期是三天後。
第三節:透明工廠
5月29日,燕京郊外圍著警戒線的舊廠房前,停著三輛黑色商務車。雷軍帶著小米供應鏈團隊下車時,看到的是戴著藍色工帽的林逸,正站在腳手架上調整攝像頭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