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花和葉子被迫離開樹枝的時候一定很痛。”葉景鈺盯著地上的落花和落葉,心疼的說。

“它們太弱了,所以受風雨欺凌。”葉景和麵無表情的接話。

“雖然它們被迫離開了枝頭,但是也跟樹根在一起了呀。”葉景瑜說。

“景瑜說的很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雖然花朵受風雨摧殘被打落枝頭,但是落花有情,腐爛之後會成為花樹的養料,守護它們的成長。”葉景辰趁機對他們說。

“還真是這樣欸!”葉靜姝很驚訝,“而且‘腐爛’本來是一個不好的詞,會讓人有不好的聯想,但被皇弟這麼一說,又覺得這個詞很偉大!”

“哥哥,花朵和樹葉會心甘情願腐爛,心甘情願成為養料嗎?”葉景和瞪著大眼睛問。

葉景辰一時被問住了。

小孩子看待問題的角度跟大人不一樣,大人會下意識的以自我的利益為出發點去考慮問題,但小孩子不同,小孩子更習慣以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比如葉景鈺想著的是花葉離開枝頭的時候會不會痛?

葉景瑜則認為花葉雖然離開了枝頭,落在地上,卻仍然與根莖在一起,並不算分離。

至於葉景和,他大抵是將自己共情成了落花,所以才有此一問。

花朵被打落枝頭,是一種犧牲,腐爛之後化為養料,是一種奉獻

因著這句詩,世人都感嘆落花的無私奉獻,卻好像從來沒有人在意過,它是否願意跌落枝頭碾落成泥?腐爛的過程是否痛苦?它是否心甘情願成為大樹的供養?

沒有哪一種犧牲能被當成是理所當然。

然而自然界中每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落花化作春泥的過程,也是遵循自然法則的體現,象徵著生命的迴圈和轉化。

“花朵的綻放是因為枝葉為它提供了養分,它承了枝葉的情,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以自身反哺枝葉。”

“我們人也是如此,比如我養你小,等以後你長大了,再養我老,我們之間就也是一個迴圈。小景和,你以後願意養我老嗎?”葉景辰不是落花,回答不了葉景和的問題,所以小小的耍了一個賴。

“我當然願意,但是哥哥又不老!”葉景和不太高興的說。

畢竟他和哥哥之間也只不過隔了四歲而已。

“所以,我想落花和落葉應該也是願意的吧,畢竟有了它們化成的養分,來年春天,花樹才能再抽新枝,再開出絢麗的花朵,它們也等於是獲得了新生。”葉景辰笑著說。

關於生死的概念,他們現在還小,葉景辰並不想談及,又將歪了的話題拐了回去。

“景銘你呢?有什麼感想嗎?”他問一直沒說過話的葉景銘。

“高處的花和葉受風雨摧殘,都落下了,反倒低處的花葉,還留在枝頭。”葉景銘緩慢的說。

“你觀察的很仔細!”葉景辰向他投去讚賞的目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做人其實和開花一樣,花開在高處,醒目耀眼,更容易被人注意到,但當風雨來臨之際,它也是最容易被摧殘的。”

“我們人呢,身處高位之時,一言一行都受人關注,被人矚目,但同時,我們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嫉妒、指責和攻擊。”

“但我們生來就站在最高處。”葉景銘說。

他用最平淡的表情,說著最霸氣的話,卻又讓人無從辯駁。

“那我們應該如何抵擋風雨的摧殘呢?”葉景鈺苦著臉問。

他也認同二皇兄的話,只不過他並不想經受風雨的摧殘。

葉景辰舉目四望,找了半晌,才總算看到一朵立於枝頭高處的花苞。

“你們看那朵花,雖然它的花瓣可能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