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青龍刀斬斷最後一縷長恨鎖鏈時,魂域的永夜牢籠終於崩塌。陳淵的意識化作無數光點,照亮每個靈魂的歸途。他看到一位機械文明的子民在忘憂樹下放下了對死亡的恐懼,將意識資料化的備份刪除,選擇以實體生命體驗有限的時光;一位元素文明的精靈將先祖的怨魂轉化為滋養森林的肥料,讓「遺憾」成為新生的養分。

"平衡之道,終在人心。"陳淵的意識回到道心核,光暗能量球表面泛起柔和的漣漪。影的溯時之舟停靠在魂域邊緣,永恆之墜吸收的黑光已轉化為「釋懷之塵」,輕輕撒向各個文明的墓地,那些曾被恐懼籠罩的石碑上,悄然長出了象徵新生的苔蘚。

新宇宙歷三千一百二十年,平衡之樹迎來了首個「魂域清明祭」。鴻蒙和太初身著融合了三國服飾元素的祭典華服,在道樹頂端的「陰陽祭壇」上主持儀式。祭壇中央的青銅鼎中,燃燒著用華佗的青囊書灰燼和黃月英的機關油膏混合而成的「忘憂香」,煙霧中浮現出三國時期的祭祖場景——諸葛亮在武候祠前祭拜劉備,關羽在關帝廟中夜讀《春秋》。

"看,"太初指著香霧中的虛影,"這些跨越千年的追思,何嘗不是對生死平衡的理解?"鴻蒙點頭,她的陰陽斷罪槍此刻化作「魂域天秤」,槍尖懸掛的忘憂花隨香霧擺動,每一次搖曳都在平衡著生者的思念與死者的安寧。

影的溯時之舟在祭典期間接到緊急通訊,來自宇宙邊緣的「熵寂墳場」。那裡的首任雙生骸骨突然爆發異常能量,虛域殘黨竟用魂域的黑光重新啟用了骸骨中的怨念,形成了能吞噬靈魂的「熵寂怨魂體」。這些怨魂體化作首任雙生的扭曲形態,在墳場周圍建立了「忘川要塞」,阻斷了靈魂前往魂域的通道。

"他們想切斷生死迴圈,"林月璃的鴻蒙之書顯示出要塞的結構,"就像三國時期的「陰魂陣」,用怨魂之力製造死亡壁壘。"陳淵的意識再次分化,這一次他同時顯形為關羽、諸葛亮、華佗三人的虛影,分別前往要塞的三個核心區域:關羽鎮守「怨魂戰場」,諸葛亮破解「陰魂迷宮」,華佗淨化「毒魂祭壇」。

在怨魂戰場,關羽的青龍刀每斬出一道光紋,就有無數怨魂發出釋然的嘆息,化作光點融入他的戰甲。"關某曾斬六將,今斬怨魂,非嗜殺,乃渡爾等往生。"他的刀光中浮現出三國時期的「水淹七軍」場景,卻不再是毀滅的象徵,而是「水無常形,隨物賦形」的平衡之道。

諸葛亮在陰魂迷宮中擺下真正的八陣圖,迷宮的牆壁上刻滿了虛域祭祀的詛咒文字。他輕撫牆面,羽扇上的八卦圖與文字產生共鳴,竟將詛咒轉化為《出師表》的忠諫之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聲音在迷宮中迴盪,陰魂們的猙獰面容逐漸柔和,露出對生前美好的追憶。

華佗在毒魂祭壇發現了用三國英魂殘識煉製的「毒魂丹」,丹爐上刻著「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扭曲銘文。他取出青囊書中的「安神散」秘方,以光暗能量為藥引,將毒魂丹轉化為能治癒心靈創傷的「醒魂丸」。祭壇四周的毒霧中,浮現出曹操臨終前「分香賣履」的場景,那不是梟雄的權謀,而是凡人對生命的眷戀。

當三個核心區域同時被淨化,熵寂怨魂體發出震天動地的哀嚎。它們的身體開始崩解,露出內部纏繞的首任雙生怨念——那是兩股試圖融合卻始終排斥的光暗能量。陳淵的三個虛影同時出手,關羽的刀、諸葛亮的扇、華佗的針共同編織成「陰陽鎖魂網」,將怨念重新封印進骸骨。

"首任雙生的悲劇,不該成為後世的枷鎖。"陳淵的意識在骸骨上方凝聚成光暗能量球,"你們的分裂與融合,本就是平衡之道的一體兩面。"能量球炸裂的瞬間,首任雙生的骸骨化作塵埃,每一粒塵埃都閃爍著陰陽魚的光芒,飄向宇宙的各個角落,成為新生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