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雖然厭惡記恨謝少陵,但從來不懷疑他的能力。

若謝少陵本身是一個草包,或者不那麼出色,他也不至於一直耿耿於懷至今。

謝少陵領兵平叛,自然萬無一失。

只不過,鎮國公府如今在大淵的聲望已經夠高了,這次若是再打一場碾壓性的勝仗,恐怕大淵的子民會只知有鎮國公府,而不知有皇上了!

但這還不算皇帝最大的顧慮。

皇帝擔心的是一旦讓謝少陵執掌護衛軍,護衛軍也會像神威軍那樣,脫離他的掌控。

護衛軍護衛皇城安危,若是忠於謝少陵,他以後只怕睡覺都會睡不安穩。

“陛下,謝世子自北疆歸來之後,終日招貓逗狗,鎮國公府的事半點不沾手,我們根本就找不到他的錯處。但若是讓他領兵去平叛就不一樣了,這其中能製造的意外實在是太多了,到時候隨便給他安一個罪名,然後讓罪名坐實,謝世子還不是任您拿捏?”知曉他心思的刑部尚書向他諫言。

這番話倒是讓皇帝頗為意動。

如果能夠藉助平叛的機會趁機給謝少陵安上一個謀逆之罪,既解決了姜家,同時也解決了謝少陵和他身後的鎮國公府——

但是這麼做的風險也很大,萬一謝少陵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坐實了謀逆之罪,那他這個皇帝也就做到頭了。

“謝世子一身反骨,陛下不是一直擔心他有朝一日會擁兵自重,那不如干脆借這次平叛試探他一下。”

“以謝世子的能耐,對付六萬叛軍,六萬——不,五萬護衛軍就夠了,陛下只給他五萬護衛軍,這樣就算他真要謀逆,陛下手中還有十五萬護衛軍,加上羽林衛和禁衛軍,對付謝世子的五萬殘兵綽綽有餘!”刑部尚書不遺餘力的勸說。

皇帝更加意動。

不過為人君者,只因為自己的猜忌之心就要謀害有功之臣,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若是被人知曉,可是會遺臭萬年的。

所以皇帝也只是意動,並未表態。

“但這只是最壞的打算。”刑部尚書話題一轉,“如若謝世子面對陛下的試探仍然能夠堅守為人臣子的本分,那陛下以後便可以不用再忌憚他,到時候君臣相和,豈不是能成就一段佳話?”

君臣相和......

他跟謝少陵?

可能嗎?

皇帝瘋狂心動,但是就像刑部尚書自己說的,謝少陵一身反骨,如若知道自己試探設計他,他真的能夠毫無芥蒂嗎?

怎麼想都不可能吧?

皇帝很猶豫,但平叛之事不能再拖,而謝少陵確實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

所以他只猶豫了一晚,第二日早朝之時,就下達了任命謝少陵為護衛軍統帥的聖旨,命令謝少陵即刻率領六萬護衛軍去冀州平叛,收復冀州。

謝少陵出征之時,謝長安特地告了假,去城外送父親。

舉薦謝少陵出征,是葉景辰的計謀。

謝長安本來並不同意,但架不住謝少陵自己樂意。

他願意相信葉景辰,謝長安再反對也沒用。

戰場之上刀槍無眼,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即便謝長安已經做了萬全的安排,也仍然不能放心。

皇帝有二十萬護衛軍,卻只願意給謝少陵六萬,雖然這個數量比他們最低的心理預期還要多出一萬,卻也並不能讓人釋懷。

謝長安只能慶幸此次率軍平叛的是父親,父親性格跳脫,並沒有什麼為君王盡死忠的愚蠢想法。

他是隨著母親一起來的,母親自小在軍營長大,早就習慣了這樣分別的場面,所以並沒有什麼依依惜別的場景,只是幾句簡單的叮囑。

叮囑完了,謝少陵一個瀟灑的轉身,提槍就要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