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過了一個極其風光的生辰。

之後一連好幾天的早朝,他都是滿面春風,一團和氣。

直到這天,禁衛軍統領孫煙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個皇城老百姓這幾天最津津樂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為朱雁南。

這個朱雁南確有其人,是大淵最年輕的戶部侍郎,皇帝屬意的戶部尚書最適合的接替人選。

兩個月前,皇帝正是派他帶著戶部和刑部的人前去冀州郡核實姜家強搶民田,逼民為奴,虛報土地,亂用私刑等罪狀。

但這個故事不是講朱雁南朱侍郎到達冀州之後如何恪盡職守,與姜家鬥智鬥勇尋找罪證,它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

一個一見鍾情,二見傾心,三見定終身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朱侍郎所鍾情的物件,是姜家這一任家主庶出的第七個女兒,同時也是冀州郡郡守的兒媳。

是的,朱侍郎喜歡的姜七姑娘,她早已嫁人,只是與丈夫感情不睦,所以才獨居在外。

朱侍郎愛慘了姜七姑娘,不在意她人妻的身份,想要幫助七姑娘與郡守公子和離,然後再與之雙宿雙飛。

奈何郡守公子執意不肯和離,並且要將七姑娘強行帶回,七姑娘不想與朱侍郎分別,竟然撞柱而亡。

朱侍郎悲痛欲絕,為了替心愛的姑娘報仇,利用欽差大臣的身份,羅織了郡守的許多罪名,想要遞呈御前。

在說書人口中,這是一個纏綿悱惻、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說書人用無數或美好或婉轉或悲慼的詞藻,描述了一段不被世俗所容的真摯感情。

孫煙不可能當著皇帝的面去完整的複述這個故事,所以只說了大概。

這個故事讓皇帝近來所有的好心情瞬間消失殆盡。

無風不起浪,這個故事既然會出現在皇城,並且傳的人盡皆知,就證明它並非空穴來風,很有可能是真的!

雖然他並沒有收到朱雁南的奏疏,但他更擔心的是——他會先收到冀州郡守狀告朱雁南的奏疏。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不但朱雁南會淪為大淵朝臣與百姓的笑柄,他這個皇帝也面上無光。

畢竟,朱雁南是他看好的臣子,他委以重任,本是希望朱雁南能憑藉此事掙出一份政績,為將來升任戶部尚書積攢資歷。

誰知朱雁南到了冀州之後,非但不為君分憂,反而深陷溫柔鄉,只知談情說愛,正事半點沒幹!

難怪兩個月過去了,他都沒有收到朱雁南呈遞的任何奏疏!

之前有言官彈劾朱雁南不作為,他還替對方著想,訓斥了彈劾他的言官。

現在想想,皇帝只覺得難堪。

然而更讓他窩火的在後頭。

因為孫煙告訴他,這個故事其實流傳了三個版本,他說的那個只是最初出現,談論度最低的版本。

第二個版本,說的是朱侍郎與姜七姑娘並非兩情相悅,而是朱侍郎單方面見色起意,強取豪奪,姜七姑娘不堪受辱,這才撞柱而亡。

在這個版本里,朱侍郎是個人人唾棄的渣男。

反觀郡守公子和姜家主,一個痛失愛妻,一個痛失愛女,都是令人同情的可憐人。

而第三個版本就更離奇了。

第三個版本里,朱侍郎的一見傾心二見鍾情三見定終生,都只是姜七姑娘特地為他設的一個局。

七姑娘故意接近朱侍郎,引誘朱侍郎喜歡上她,等到朱侍郎情難自禁之後,七姑娘卻反倒汙衊朱侍郎逼迫她,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撞柱而亡。

七姑娘其實並沒有死,只是假死脫身。

她這樣做,是為了激化冀州百姓與天子使臣之間的矛盾,同時藉此事控制住朱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