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城瘟疫得到控制,陸州府連夜送出八百里加急信件,將華陽城情況稟明皇帝。

然而京城此刻還未收到訊息。

金鑾殿被唐明月炸燬,正在重建。

御花園過於炎熱,皇帝命人臨時修建出一處可遮風避雨的涼亭,方便他處理政務、召見朝臣。

涼亭內,皇帝緊皺眉頭,煩悶地坐在龍椅上,正在糾結派何人為欽差大臣前往華陽城穩定民心。

亭中朝廷眾臣惶惶不安跪在地上,面朝大地不敢抬頭,生怕自己稍有動作就被皇帝點名前往華陽城。

瘟疫讓他們望而卻步,誰也不想拿生命開玩笑。

焦躁的皇帝看著亭下跪著的眾人,“眾愛卿,平身。”

眾臣:“謝皇上。”

“眾愛卿,你們覺得,朕派何人前往華陽城合適呀?”

亭內鴉雀無聲,一片寂靜,無一人敢言。

皇帝昏庸無道,猜忌多疑,連昔日功勞甚大的唐丞相和立下汗馬功勞的鎮國大將軍都被他下旨流放,他們都是些蝦兵蟹將,根本不夠皇帝宰。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個風,正是皇帝的失心瘋。

誰也不想再嶄露頭角,步唐丞相和蕭將軍的後塵,明哲保身才是他們最明智的選擇。

更何況,歷朝歷代,瘟疫爆發均是死傷無數,餓殍遍野,沒人願意為了慘無人道的皇帝去送死。

皇帝看著亭內低頭看著腳尖裝死的朝廷大臣,頓時心生不悅,拿起案桌上的奏摺砸在地上。

“啪”,奏摺落地,嚇得眾人一個激靈。

皇帝閉眼揉了揉眉心,抬眸瞥見站在首位的孫太傅,低聲喊道:“太傅。”

低頭眯著眼打盹的孫太傅突然被點名,頓時一個激靈,“微臣在。”

“華陽城瘟疫一事,太傅可有良策?”

孫太傅哪有什麼良策,正想說自己也無計可施,餘光瞥見身邊露出的繡著銀色鏤空木槿花、鑲邊墨色緞子的鞋靴。

孫太傅側身走出,上前一步肅穆道:“回皇上,微臣聞大理寺少卿沈傑大人乃華陽城人士,......”

他點到即止,後面的事情讓皇帝定奪。

沈傑是原戶部尚書府蘇家門客,要不是淑妃娘娘發現此事,暗中遞信,他還不得而知。

孫家和蘇家因為淑妃和皇后,關係早已崩裂,他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破壞蘇家勢力的機會。

皇帝訝異,沒想到大理寺少卿居然是華陽城人士。

他看著沈傑問道:“哦?沈愛卿,可當真如此?”

沈傑被突然點名,暗道不好。

“回皇上,微臣確是華陽城人士,但......”

他話音未落,被皇帝拍掌打斷。

“啪啪啪”

皇帝正愁不知讓何人前往,既然沈傑來自華陽城,必定思家情切。“甚好!沈愛卿......”

亭外傳來急促腳步聲,惹得眾人側目,皇帝也忘記開口。

須臾之間,一名禁軍跪在亭中,雙手奉上信件:“報,華陽城八百里加急信件。”

事有輕重緩急,皇帝立刻側目,吩咐身邊的小桂子:“將信件傳上來。”

小桂子接過禁軍手裡的信件,快步回到皇帝身邊,展信方便皇帝閱覽。

皇帝看著信中所寫,激動不已:“好!好!好!不愧是我大庸勤政為民的好官!”

一連讚歎三個好,可見皇帝對這位官員的滿意。

他拿著信件站起身,看向亭內的眾人:“眾愛卿,華陽城陸宣來信,瘟疫已尋得良方,城中瘟疫已然得到控制。”

眾人聞言,紛紛鬆了一口氣,尤其是大理寺少卿:“恭喜皇上,賀喜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