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如果真是這樣,是不是不夠有深意?主題也有些單薄?

出於對梅若林的信任,大家一致認定,他後面一定有大招。

陳申輾轉了好幾個城市,最終選擇在偏遠小鎮安定下來,過上了窮困潦倒的日子,整天不修邊幅,頭髮和鬍子也不打理,整個一虯髯大漢的形象,跟路邊的瘋子沒區別。他要是拿個破碗坐在馬路邊,說不定有人給他施捨幾塊錢。

可就是這樣一個瘋子,路過福利院時,看到同樣孤身一人的小女孩,心瞬間柔軟成一灘水,問她要不要跟自己回家。

影評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如果只是罪犯改過自新,劇情不免有些寡淡,多了“父親”這個人設,情節和情感都變得豐富飽滿,也勾起了觀眾的觀看慾望。

從這裡開始,觀眾的心就跟著主角走,被他的一舉一動牽動。他們看到陳申為了女兒一點點改變,像是黑暗的世界裡忽然照進一道亮光,為了這道亮光,他願意付出所有。

陳申拖著受傷的腿爬上木梯,想要拿出全部的積蓄為女兒買一架鋼琴,卻不小心從木梯上栽下來,重重摔到地上,這一刻觀眾的心都揪緊了。

姜時晏愣了愣,扭頭看向旁邊的梅若林。

“哦,這個場景你應該有印象,就是你受傷那次,我後來看到錄影,發現加進這一段更有感染力。”梅若林解釋完,甚至開了句玩笑,“摔得太真實了,不用上就浪費了。”

姜時晏:“……”

他那不是演出來的,是從木梯上結結實實栽到地上,要不是墊了海綿墊就骨折了,能不真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