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府查問揚州各地,鹽販子上上下下,分了好幾撥,從上游到下游都有。

名冊很厚一眼,見陛下片刻間也看不完,李義府又道:“兩淮的鹽會便宜些,但送往洛陽或者遼東都會是另外一個價格。”

李承乾翻看著名冊,不住點頭。

李義府遲疑道:“可鹽有不同,市稅也不同,大大小小的鹽販子更是難以尋找,他們遍佈各地,還有的白天是行腳的商戶,到了夜裡就成了鹽販。”

這些名冊都可以歸結為三個問題,賣鹽的人,買鹽的地方,與賣鹽的價格。

李承乾看著名冊來回走著,道:“你能見到這些人嗎?”

“臣可以見到幾個大商,那些小商販恐怕不好找。”

“你與他們談談,朕可以讓他們繼續賣鹽,並且可以給予他們市場以及入市的許可,但他們需要上繳往年沒有上繳的賦稅,按照每年所得利潤,朕要他們八成的利潤當作賦稅補上給朝中,每年的八成,從武德元年開始算,補繳之後他們可以繼續賣鹽。”

李承乾詢問道:“辦不成這件事嗎?還是你覺得朕要得太多了?”

李義府遲疑道:“他們與地頭相識,勢力盤根錯節,臣不能把握,這些人會……”

李承乾道:“朕給你三千兵馬。”

李義府一咬牙道:“臣請長安城派一個人來協助。”

“誰?”

“劉弘業。”

“好,人到了你就開始動身。”

李義府行禮道:“臣領命。”

李承乾依舊看著雪景,道:“你不用有後顧之憂,你沒辦成這件事之前,朕也不會走。”

“喏。”

揚州調令送去了關中,劉弘業在乾慶二十五年的年初到了揚州城,前後用了兩月。

乾慶二十五年,春季,當揚州的春天到了,李承乾依舊住在揚州瘦西湖邊的宅院內。

瘦西湖的南側已成了一片禁地,這裡被皇帝的禁軍團團圍著。

因在南側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宅院,也不知道這座宅院是誰家的,但肯定是揚州的大戶人家,才有如此好的院子。

皇帝也不在乎這處宅院是誰的,而住在這裡之後,大有一種不肯走的架勢。

這位皇帝成天不是在釣魚,就是在看書,多數時候都坐在湖邊,皇后與兩位妃子時常請揚州的婦人去湖邊坐一坐,多數時候都在做菜。

皇帝像是來養生的,誰也不知道皇帝什麼時候會離開。

劉弘業到了揚州,就與李義府開始查問,兩人帶著三千兵馬,聲勢浩大。

李義府策馬在前頭,對同樣策馬在一旁的劉弘業解釋道:“這些鹽商多數都與揚州各地的地頭有聯絡,在這裡也有不良人,卻沒有關中這麼多。”

“原本老夫是想讓陛下將狄仁傑請來,那小子多半適合揚州的局面,可他在京兆府任職,老夫聽聞過你在天竺的事蹟這才讓你來一趟。”

劉弘業道:“這些大鹽商不住在揚州城嗎?”

“這些揚州城外的村子,一個個村民聚居的地方多數都是一個姓,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宗族,他們有人打探訊息,有人在村口看守,他們還十分地排外,若一個外人走入這座村子,多半會被趕走,也可能出不來。”

李義府接著道:“這裡的村子多數都是宗族德高望族的老人家在主持事宜,甚至與周圍的村子有聯絡,一旦這個村子的人與另一個村子的人有了衝突,打起來就是全村的人一起動手。”

一邊說著,李義府忽然一笑,又道:“在揚州多年,老夫見過那場面,他們打的很兇,官府去收場的時候發現打死了不少人,可一問雙方村子,雙方誰也不追究對方的過錯。”

劉弘業詢問道:“支教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