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
看它卻看不見,把它叫做 “夷”;聽它卻聽不到,把它叫做 “希”;摸它卻摸不著,把它叫做 “微”。
這三者的形象無法窮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體。它的上面並不顯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顯得昏暗。
它連綿不絕而不可名狀,又復歸為虛無狀態。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叫做 “惚恍”。
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看不到它的後面。把握早已存在的 “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夠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 “道” 的規律。
【故事】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有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山谷,名為空靈谷。谷中住著一位名叫玄風的老者,他一生都在探尋天地間的至理,對《道德經》更是鑽研頗深。
村裡的年輕人時常圍坐在玄風老者身邊,聽他講述世間的奇妙與深奧。一日,有個叫小虎的少年,滿臉好奇地問老者:“爺爺,您常說的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道’到底是什麼呀?村裡的牛、羊、莊稼,我都能瞧見、摸著,可這‘道’在哪裡呢?”
玄風老者微笑著,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孩子,你試著去看那山谷間瀰漫的霧氣,當你定睛凝視,卻發現它似有若無,視之不見,這便是‘夷’;再聽聽那風聲,吹過山林,你豎起耳朵細聽,卻難以捕捉它確切的來處與去處,聽之不聞,此為‘希’;還有啊,當你伸手想要抓住這風,卻發現根本握不住,搏之不得,這就是‘微’。這三者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便是那神秘的‘道’的些許表象。”
小虎眨著眼睛,似懂非懂,玄風老者見狀,便帶著他往山谷深處走去。一路上,光影交錯,可無論頭頂的日光如何強烈,腳下的土地卻並未顯得格外明亮;而到了夜晚,月光如水,谷中也不見特別的昏暗,其上不曒,其下不昧,一切都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
走著走著,小虎看到前方一條小溪,溪水潺潺,蜿蜒不絕,他剛想開口問老者這溪水像不像 “道”,卻發現這溪流好似沒有盡頭,繩繩兮不可名,難以用言語確切形容它到底是什麼,又流向何方,彷彿它隨時能變幻形態,復歸於自然萬物之中。
此時,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小虎急忙去追,可野兔跑得飛快,等他跑到野兔出現的地方,野兔早已沒了蹤影,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就如同那神秘的 “道”,讓人捉摸不透。
小虎有些氣餒,玄風老者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孩子,別灰心。咱們先輩們留下的《道德經》,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像這山谷裡,四季更迭,花草枯榮,雖年年不同,卻又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先輩們知曉了這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也就是‘道紀’,咱們後人沿著這條路走,就能明白世間萬物的執行之理,讓生活順遂安寧。”
小虎聽後,心中漸漸湧起一股對 “道” 的敬畏,他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也要像玄風老者一樣,不斷探尋這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的 “道”,用它來指引自已的人生之路。
從那以後,小虎時常獨自坐在山谷中,閉目冥想,感受著山谷間的每一絲氣息,每一次光影變幻,努力去領悟那神秘而偉大的 “道”。而空靈谷的故事,也隨著小虎的成長,在周邊的村落慢慢傳開,激勵著更多的人去探尋生命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