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
厚重是輕率的根基,靜定是躁動的主宰。因此,君子整日行走都不離開載著重物的車輛。
雖然身處榮華之境,卻能安然處之,超然物外。
為什麼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卻因輕率躁動而看輕天下大事呢?輕率就會失去根基,躁動就會喪失主宰。
【故事】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有一個名叫清平國的國度,國王名叫逸風。逸風年輕即位,血氣方剛,一心想要建立豐功偉績,讓清平國迅速崛起,成為諸國之首。
起初,逸風憑藉著自已的果敢和聰慧,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國家經濟確實有了顯著提升,軍事力量也日益增強,周邊的一些小國家紛紛派遣使者前來交好,清平國上下一片繁榮昌盛之景,這讓逸風漸漸變得驕傲自滿起來。
一次,鄰國獻上了一匹稀世寶馬,此馬身姿矯健,毛色亮麗,奔跑起來風馳電掣。逸風見後大喜,當即決定親自騎乘這匹馬巡視國境,向百姓展示自已的威風。大臣們紛紛勸諫,說此舉太過輕率,身為一國之君,當以穩重為重,不可輕易涉險。然而,逸風卻不耐煩地揮揮手,說道:“朕貴為天子,有何懼哉!這天下都是朕的,騎匹馬巡視又何妨?” 全然不顧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的道理。
他跨上寶馬,帶著少數隨從便出了王城。一路上,寶馬跑得飛快,逸風只覺風在耳邊呼嘯,心中暢快無比,愈發覺得自已無所不能。可就在他們行至一處山谷時,突然遭遇了山體滑坡。由於事發突然,又沒有周全的護衛準備,逸風一行人頓時陷入了困境。慌亂之中,逸風更是駕馭不住受驚的寶馬,差點被甩落山崖,幸好隨從們拼死相救,才逃過一劫。
經此一劫,逸風並未完全醒悟,回宮後依舊我行我素。在國家的發展戰略上,他頻繁更改政令,一會兒想大力發展商業,與各國通商;一會兒又覺得軍事擴張才是王道,要向周邊國家發動戰爭,完全憑藉一時的衝動做決策,朝堂上下被他攪得人心惶惶,國家根基也因此動搖。
與之相反,清平國有一位名叫致遠的老臣,他一生歷經風雨,深知為人處世需穩重沉靜。他雖身處高位,卻始終謙遜低調,每日進宮上朝,都帶著自已多年來整理的治國心得和各地民情記錄,猶如 “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時刻不忘為君分憂、為國立本。
當逸風被眼前的虛榮衝昏頭腦時,致遠總是在一旁耐心勸諫,他以史為鑑,講述歷代君王因輕率躁動而導致國破家亡的故事,希望逸風能明白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的道理。但逸風往往聽不進去,還多次斥責致遠太過迂腐。
直到有一天,清平國因逸風的一系列草率決策陷入了內憂外患的絕境。國內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國外,敵國趁機聯合起來,對清平國虎視眈眈。逸風這才如夢初醒,他回想起致遠的諄諄教誨,深感懊悔。
他親自來到致遠家中,向這位老臣誠懇致歉,並請教救國之策。致遠看著悔悟的國王,語重心長地說:“陛下,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啊!治國如同行舟,根基不穩,如何能乘風破浪?您身為萬乘之主,當以天下為重,行事穩重,切不可被虛榮和衝動矇蔽雙眼。如今,咱們唯有重拾穩重之道,安撫百姓,整飭軍隊,與鄰國修好,方有轉機。”
逸風聽後,連連點頭。此後,他徹底改變了自已的行事作風,凡事深思熟慮,以百姓的安居樂業為首要目標,不再輕易被外界的誘惑和衝動左右。在致遠等忠臣的輔佐下,清平國慢慢恢復了元氣,重新走上了正軌,逸風也終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