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至高的善就如同水一般。水滋養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爭長短,甘心處在眾人都厭惡的低窪之地,所以水的品性最接近 “道”。
人在選擇居處時,應像水一樣,善於選擇適宜之地;內心要像水一樣深沉寧靜,寬廣包容;與人交往,要像水潤澤萬物般懷有仁愛之心;說話要像水一樣真誠,信守承諾;從政治理,要像水一樣條理清晰,讓一切井然有序;做事時,要像水適應各種容器一樣,善於發揮自身才能;行動起來,要像水順應天時變化一樣,善於把握時機。正因為像水一樣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來怨恨和過錯。
【故事】
在古老的東方,有一個寧靜的小鎮,名叫清平鎮。鎮裡有兩位年輕人,一個叫阿澤,一個叫阿富,他們一同在鎮裡的學堂求學,情誼深厚,然而性格卻截然不同。
阿澤生性溫和謙遜,總是默默觀察周圍人的需求,然後不動聲色地給予幫助。平日裡,學堂的桌椅壞了,他會悄悄找來工具修理;同窗們在學業上遇到難題,他也會耐心地分享自已的見解,從不求回報,即便功勞被別人搶去,他也只是淡然一笑。
阿富則恰恰相反,他聰明機靈,但爭強好勝,凡事都要爭先,總希望自已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在學堂的討論中,他常常急於表達,甚至打斷別人的話,只為了突顯自已的觀點獨到。對於一些能出風頭的雜役事務,他也總是搶著去做,一旦做得稍有成績,便四處宣揚。
有一年,小鎮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水源也幾近乾涸。鎮裡的長輩們決定組織大家一起尋找新的水源,阿澤和阿富都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隊伍。
在尋找水源的艱難旅程中,阿富一心想著要做領頭人,衝在最前面,指揮大家該往哪兒走,可由於他缺乏對地形的深入瞭解,常常帶著大家走彎路。而且,當隊伍裡有人體力不支、需要幫忙時,他卻怕耽誤自已的 “功勞”,視而不見。
阿澤則始終跟在隊伍後面,默默照顧著那些體弱的同伴,幫他們分擔行囊,還不時鼓勵大家不要放棄。遇到陡峭的山路,他會細心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發現有人情緒低落,他就講些笑話逗大家開心。
當隊伍終於找到一處可能有水源的山谷時,大家都興奮不已,可山谷底部被淤泥和雜物填滿,想要挖到水源並非易事。阿富搶先拿起工具,跳進泥坑,一頓猛挖,可由於他方法不當,不僅挖得慢,還濺得自已和周圍人一身泥,引得眾人紛紛抱怨。
阿澤見狀,沒有立刻跳進坑去,而是先仔細觀察了山谷的地勢和水流走向,隨後跟大家商量,建議從地勢較低、土質較松的一側開挖,併合理分工,讓身強力壯的人負責挖掘,體力較弱的人負責清理淤泥和運送工具。大家按照他的方法,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效率大大提高。
隨著挖掘的深入,清澈的泉水終於汩汩湧出,眾人歡呼雀躍。在慶祝的時刻,鎮裡的長輩們把阿澤叫到跟前,稱讚他在這次尋水過程中的卓越表現,還推選他為小鎮未來發展的智囊團成員,希望他能繼續為大家出謀劃策。
阿富站在一旁,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忍不住問長輩:“我一路衝鋒在前,出力也不少,為何大家卻更認可阿澤呢?”
一位老者微笑著說:“阿富啊,你看這水,它滋潤萬物卻從不爭功,總是流向最低窪、最無人願去的地方,默默付出,這便是上善若水。阿澤在這次行動中,就如同這水一般,不爭不搶,處眾人之所惡,卻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以他的善舉贏得了大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