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道生成混沌的 “一”,“一” 衍生出陰陽對立的 “二”,陰陽相互作用產生 “三”,進而由 “三” 演化出世間萬物。萬物背靠著陰、懷抱著陽,陰陽二氣相互激盪而形成和諧狀態。
人們厭惡的,莫過於 “孤”“寡”“不穀” 這些稱呼,然而王公卻用它們來稱呼自已。所以,事物有時看似受損卻反而獲益,有時看似獲益卻反而受損。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這樣去教導別人:強橫逞兇的人不得善終,我將這句話當作施教的根本。
【故事】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有一個神秘而祥和的山谷,名為靈虛谷。谷中四季如春,花草繁茂,居住著一群質樸善良的村民,他們遵循著天地自然的規律,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村裡有一位受人敬重的老者,名叫玄風。玄風自幼便對天地萬物的奧秘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獨自一人在山谷深處冥想沉思。一日,他在靜修時,仿若進入了一種空靈的境界,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玄風心中頓悟,他深知這是來自天地的至理,決心將其領悟傳授給村民,以助村子更加繁榮昌盛。
彼時,村子裡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藏隱憂。年輕力壯的後生們,或因爭奪耕地邊界,或為了獵物分配不均,時常發生爭執,互不相讓,導致村子裡的和諧之氣漸散。玄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他召集了全村人,在村子中央的古樹下講述起自已的感悟:“孩子們,咱們這靈虛谷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由那神秘莫測的‘道’而來。道最初生出混沌的‘一’,這‘一’又分化出陰陽‘二’氣,陰陽相互交融產生‘三’,而後才有了咱們這世間萬物啊。就如同咱們山谷,白天有太陽的照耀(陽),夜晚有月光的輕撫(陰),二者交替,再加上山谷中流動的靈氣(衝氣),才讓咱們的花草樹木如此生機勃勃,這便是陰陽和諧共生之妙。咱們人也一樣,每個人身上都有陰陽兩面,既要有剛強果斷的一面去拼搏,也要有溫和包容的一面去理解他人,切不可一味剛強,失了和氣。”
眾人聽後,似懂非懂,但爭吵確有減少。然而,村裡有幾個年輕氣盛的小夥,仗著自已身強力壯,並未將玄風的話完全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時常在分配物資時強取豪奪,大家雖敢怒不敢言,但心中積怨越來越深。
村子裡的收成原本依賴於村民們共同維護的一條灌溉水渠,可這幾個小夥為了讓自家田地多些水,擅自改道,致使下游大片田地乾涸,莊稼枯萎。這下,矛盾徹底爆發,村民們憤怒地指責他們,眼看一場混戰就要爆發。
就在這時,玄風趕到,他大聲喝止眾人,再次提及那句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他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你們以為現在多佔了水、多搶了東西就是獲利嗎?實則不然,看看如今村子裡這混亂的局面,大家離心離德,咱們賴以生存的田地也遭了殃,這便是因小失大啊。只有大家相互體諒,恢復水渠原狀,共同努力,咱們村子才能恢復生機。”
那幾個鬧事的小夥看著眼前混亂且荒蕪的景象,心中懊悔不已,紛紛低下頭,承認了錯誤。村民們也在玄風的勸解下,放下成見,齊心協力修復水渠,重新規劃資源分配。
經此一役,靈虛谷又恢復了往日的祥和,村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和諧共生的道理。而玄風也時常告誡大家:“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