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理想的國家是國土狹小、人民稀少。即使擁有各種先進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使人民珍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鎧甲兵器,卻沒有機會去陳列使用。使人民恢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

人民以他們所食用的食物為甘甜,以他們所穿著的衣服為美麗,以他們所居住的房舍為安適,以他們所傳承的風俗為快樂。相鄰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故事】

在大山深處,有一個名為青山坳的小村落,宛如世外桃源般遺世獨立。這裡四周青山環繞,綠水潺潺,僅有幾十戶人家,過著 “小國寡民” 式的生活。

青山坳的村民們一直遵循著祖輩傳下的古樸生活方式。雖說外界早已步入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村子裡偶爾也會有一些外面流入的新奇玩意兒,像能快速耕地的鐵犁、省力的汲水轆轤等 “什伯之器”,但村民們覺得,使用傳統農具,親力親為地勞作,更能體會四季更迭與土地的深情,所以這些器具大多被擱置在倉庫角落,鮮少啟用。

村中有個年輕後生叫小虎,一次偶然機會,他跟著山外的商隊去了繁華都市。都市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讓他大開眼界,可同時,喧囂的環境、激烈的競爭,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他心生疲憊。在見識了外面世界的紛紛擾擾後,小虎愈發懷念青山坳寧靜祥和的生活。回到村子,他逢人便說:“外面雖有舟輿,可每日在那擁擠的人潮車流裡奔波,心卻沒個安穩處,哪比得上咱們在村裡悠然自得,根本無需乘坐那些玩意兒趕路。”

青山坳的村民們都極其熱愛這片土地,他們重情守土,“重死而不遠徙”。村裡的老木匠,手藝精湛,曾有山外的大工坊高薪聘請,許諾給他優渥的生活,帶他見識更廣闊的天地,可老木匠婉拒了。他撫摸著陪伴自已大半輩子的工具,目光溫柔又堅定:“咱這青山綠水養人,離開這兒,心就空了,哪能走呢?” 在他心裡,守著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為鄉親們打造實用的傢俱,日子過得踏實又滿足。

歲月悠悠,青山坳一直維持著簡單純粹的模樣。平日裡,大家互幫互助,哪家蓋房子,全村人都來幫忙,和泥、搬瓦,齊心協力;逢年過節,就聚在一起,按照古老的習俗,用自種的糧食釀酒,用家養的牲畜烹飪佳餚,載歌載舞。孩子們在田野間嬉笑玩耍,大人們圍坐一起談天說地,雖沒有外界那些眼花繚亂的娛樂方式,可每個人都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與青山坳相鄰的山谷裡,還有個小村落,兩村之間僅隔著一片茂密的竹林。平日裡,雞犬之聲相聞,偶爾能瞧見鄰村煙囪升起的裊裊炊煙。但兩個村子的人都沉浸在各自的生活節奏裡,並無過多往來。不是因為冷漠,而是他們都滿足於當下的小圈子,覺得守著自家的一方天地,守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就已擁有了全世界。

有一年,外面鬧起了戰亂,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不少難民朝著大山深處湧來,當他們途徑青山坳時,被眼前的祥和景象驚呆了。這裡宛如亂世中的淨土,人們安居樂業,沒有恐慌,沒有紛爭。難民們不禁感慨:“這青山坳真真是個理想之地,就像書裡寫的世外桃源,要是能一直過這樣的生活,夫復何求啊!” 而青山坳的村民們,也會盡已所能,為路過的難民提供食物和住所,幫他們暫渡難關。待戰亂平息,難民們陸續離去,青山坳依舊恢復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