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基本盤來,老闆,這都10月底了,咱們公司在你家鄉投資的雲服務中心應該要完工了吧?”徐佳樂問道。

當初羅凡籤的合同一共是8個月時間,約定好就是10月底完工。

羅凡前幾天跟家裡打電話的時候順便問起了這個事兒,他老爸羅海說,按進度來看應該這幾天就能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何友禮那邊的超級計算機也已經準備好了,就等雲服務中心完工,就能把超級計算機送過去了。

新建好的大樓其實是不能馬上投入使用的,因為裝修材料含有的各種有害物質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還有就是新蓋好的大樓因為建築材料本身就有水,大樓裡也是比較潮溼的,需要讓水分自然風乾一段時間。

但羅凡還是想盡快讓何友禮把超級計算機拿過來,安裝好。

至少要趕在年前把超算搞定。

因為羅凡想在這次過年回去的時候,把大資料演算法的核心資料,以及自己編寫的語音助手的底層邏輯程式碼都錄入超級計算機裡。

大資料演算法是可以透過不斷分析接收資料而進化的,而後續超算提供的雲服務和雲端計算對大資料演算法來說都是非常可口的“美味”,吃掉這些“美味”,大資料演算法也能更加迅速的進化。

而語音助手的底層邏輯程式碼羅凡也是剛剛完成,這就是他重生前在公司負責的東西。

這些程式碼並不能算是語音助手,距離語音助手完成還有十萬八千里。

但它卻是語音助手運轉的核心,語音助手所有的一切執行邏輯都是根據這套程式碼走的。

這串程式碼跟大資料演算法有些類似,算是成長型AI。

成長型AI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也沒有那麼玄乎。

伴隨著AI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應用領域的持續拓展,AI與5G,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實現了跨學科融合,並實現跨場景的落地以及跨空間的應用模式。

例如,AI和邊緣計算、和5G等技術的融合帶來了更低延遲的智慧應用場景,聯邦學習推動了AI資料的互聯互通。

AI互動式技術催生了更多智慧裝置形態……這孕育了大量的新興細分市場,為成長型AI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很多公司都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最常用的就是谷歌的人工朗讀功能了。

這種功能就是成長型AI最基礎的運用,AI透過不斷的吸取網際網路的知識儲備擴大自己的資料庫,然後透過識別資料庫沒內的文字,達到閱讀的效果。

除此之外,像電動車的自動駕駛,手機的語音助手,全智慧家居等等都是成長型AI在挑大樑。

事實上在過去60年,人工智慧經歷了幾次從爆發到低谷後就再沒有重新煥發生機的機會了,因為那時候的算計機算力太低了,根本支撐不起AI的分析和運算。

直到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算力的大幅度提升,AI的深度學習成為了可能,人工智慧迎來了第三次發展浪潮。

也是在進入21世紀以後,人工智慧技術走向了全面應用,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羅凡重生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以及全球的經濟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

因為疫情緣故很多人都不能出門,網際網路就成為了消遣娛樂的重要工具,很多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也隨之崛起,同時無意中加速了產業智慧化的程序。

短短兩年時間,成長型AI企業數量迎來了激增,在同型別企業中佔比達到九成,他們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應用創新和產業融合的重要推動力量。

羅凡重生前去的那家公司,就是新成立的成長型AI企業,這家公司的中澳合資的,核心產品一個是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