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先生,還望先生莫怪。

剛才所言,真是振聾發聵,不知您還有什麼要講的?”

鬼道人知道不說點有用的,對方還是難以真正的相信自己,於是繼續往下講去,

“如今天下是六國共治,實則是七國並立,小楚並非名存實亡,其太子項熙不是昏庸無道者,心懷中興之志,其餘六國間也是明爭暗鬥,給了他們喘息的時機。”

郭隗認同的點了點頭,

“我與殿下也是這般認為,但是如今小楚是六國一起治理的地方,不好多加插手。”

鬼道人說道,

“這才是我說項熙不簡單的原因,當時楚王駕崩,六國虎視眈眈,惡來國大兵壓境。

在此等絕境下,他提出改大楚為小楚,讓六國共治,假借其餘五國的威勢逼退來勢洶洶的惡來軍隊。

由於是六國共治,利益交錯,意見往往難以統一,小楚國竟在這夾縫下存留了一部分自主權利。

加上從最強到最弱,各國由原先的同仇敵愾到徹底放下警惕。

項熙表面上是賣國求榮,但實則是臥薪嚐膽。”

郭隗被鬼道人的話帶入到思考當中,繼續請教道,

“如今的天下大勢,先生是如何看待。要是我丹國欲信大義於天下,君謂計將安出?”

“丹國國力中下,看似不利,位處劣勢。但優劣轉換,其中妙機又有誰能說清楚。

就像當初的大楚,說是最強卻滿溢盈虧,由盛而衰;如今的小楚,說是最弱卻得喘息,潛滋暗長。

要想破局,丹王不若提議諸國,共同商討出霸主歸屬。

而這戰場可以設在小楚,各國在裡面角力。如此下來,雖有傷亡,但塗炭的卻是小楚的國土與百姓。”

郭隗拒絕,

“大王心懷仁義,志布天下,雖說如今是小楚的百姓,但是未來,又何嘗沒有可能變為我丹國的百姓呢?”

鬼道人面露深意,言近旨遠,

“老道自有謀劃,只是不便與向大人訴說,待我面見王上,必定細細道來。”

郭隗這才恍然,面露歉意,

“是我逾越了,這等大事,自當由王上親自決斷。

先生先在此住下,不日郭某就帶您去面見王上。

來人,給這兩位貴客安排好住處。”

聞聲趕來的是剛才測試眾人的那員大將,他洪亮開口,

“郭大人,就讓我去帶他們入住懷玉閣。

兩位先生,請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