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上午11時53分。
青龍級002號飛船正式入軌新高雄空間站側軌道,所謂的側軌道,是宇宙開發委員會自己定義的,一般空間站或大型航天器的執行軌道為主軌道,而側軌道就是給宇宙飛船暫時使用的。
新高雄空間的側軌道為16條,依次是上側軌道1~4線,下側軌道1~4線,左側軌道1~4線,右側軌道1~4線。
事實上這些側軌道就相當於港口的泊位,也就是說新高雄空間站可以一次性停靠16艘宇宙飛船。
而此時青龍級002號飛船裡面,六個宇航員已經出了維生倉之中,更換了艙內宇航服在飛船裡面活動著。
不過作為駕駛員的張雲峰、陳量,以及通訊員李軒,可不能掉以輕心,此時他們正在飛船的駕駛艙裡面。
“高雄基地,這裡是青龍2飛船,收到請回。”李軒透過通訊裝置和高雄地面控制中心第四控制室聯絡起來。
“青龍2飛船,這裡是高雄基地,已經收到你們的資訊。”
“高雄基地,青龍2飛船請求對接軌道。”
“青龍2飛船,准許上側軌道1線對接。”
“高雄基地,青龍2飛船收到。”李軒暫時關閉通訊話筒,轉過頭向張雲峰彙報道:“隊長,高雄基地准許飛船在上側軌道1線和空間站對接。”
“收到,準備並軌對接。”
張雲峰和陳量倆人聚精會神在自動駕駛系統的輔助下,將青龍級002號飛船的軌道調整的上側軌道1線上面。
12時16分,青龍級002號成功和新高雄空間站對接。
而青龍級002號和新空間站的對接操作,在多個高畫質攝像頭的直播給全世界觀眾。
“第一次這麼清晰看到新高雄空間站,真的好像蜂巢。”——東島使用者
“感覺比國際空間站大。”——石家莊趙子龍
“石家莊趙子龍,請把感覺去了,新高雄空間站本來就比國際空間站大兩倍多。”——包頭呂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聽說米粒家打算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延長到2030年,好像是財政問題。”——小道訊息
“發達國家粉碎機可不是浪得虛名的ಡωಡhiahiahia。”——木星人
“當年銀河科技董事長說他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很多人都當做一個笑話,現在才過去兩年不到,人家就在天空中玩耍了。”——預言帝
“預言帝,我記得這個事,是2017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面說的。”——滄海桑田
“哇靠,宇航員進入空間站了。”——汕美使用者
新高雄空間站9號艙室,這個艙室就是和青龍級002號飛船對接,通道橋靠近飛船一側的氣密艙門緩緩開啟。
作為連線飛船和空間站的通道橋,有三道氣密艙門,張雲峰帶著維修員方海波、太空作業員秦學習和廖青松,有些不適應的飄過通道橋。
至於副駕駛陳量、通訊員李軒,他們必須留守宇宙飛船上面,預防突發狀況。
張雲峰四人刷卡之後,又輸入了通行密碼。
呲!最後一道靠近空間站9號艙室的氣密艙門緩緩開啟,一個和地面模擬訓練場差不多的艙室出現在四人面前。
隨著四人踏入新高雄空間站9號艙室,這也正式標誌著銀河財團正式完成載人航天。
高雄地面控制中心,第四控制室的所有人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不少在看直播的觀眾也紛紛鼓掌起來。
按照計劃新高雄空間站將常駐15人,可以容納臨時停留人員50人左右,這個臨時是指一個月時間。
“海波、學習你們一組,我和青松一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