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鐘。

還是銀河科技2017大廈。

銀河科技和航天系統進入了另一個大議題。

討論如何分配任務,以及雙方機制的磨合調整。

這個討論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既然要進入大規模進入外太空開拓,如何開拓發展,各個方面的問題必須討論清楚。

總不能等飛船上了外太空,再向發一個:線上等!急!

這種情況是肯定要避免的,所有的都應該儘量提前準備好,避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出現。

黃豪傑先開口說道:“為了統一管理,我認為應該成立一個外層空間的管理機構,大家認為如何”

當然這話是說給航天局趙紅星等人聽的,銀河科技內部是黃豪傑的一言堂,沒有什麼好討論的。

“我同意!”趙紅星點了點頭,畢竟成立應該管理機構,有利於雙方合作溝通,也可以讓太空發展更加規範有序起來。

“那這個機構叫什麼名字”王光海問道。

所有人都在思考。

“叫東唐外層空間委員會如何”李仲庭將一個名字說出來。

“不妥!”馬院士搖搖頭解釋道:

“如果這個是我們自己搞自己玩,用東唐來當名頭無可厚非,如果未來要進行國際合作,最好還是把國家名字淡化了。”

至於為什麼要進行國際合作。

非常簡單,推行東唐的標準、讓其他國家承擔經費、打壓其他國家航天力量的發展,順便賺一些小錢錢。

“難道叫國際外層空間委員會”李仲庭笑著說道。

“這個名字也不好,容易和國際空間站混淆。”趙紅星不看好這個名字,然後向黃豪傑說道:

“黃先生有沒有什麼提議”

“叫宇宙開拓與發展委員會,簡稱宇宙開發委,如何”黃豪傑提了一個。

“宇宙開拓與發展委員會這個名字可以!”趙紅星點了點頭以示同意。

“嗯!這個名字可以用。”馬院士也表示認同。

眾人對於這個名字也沒有什麼意見。

[宇宙開拓與發展委員會]這個名字被定了下來,作為航天系統和銀河科技的合作機構。

不過名字定下來,不代表就事情就完了,下面還需要討論機構的內部如何設定,如何管理,以及規章制度的設立。

黃豪傑和趙紅星等人商議之後,決定在宇宙開發委員會的框架裡面,設定後勤保障部、技術研發部、投射器管理部、飛船管理部、外空間管理部、宇航員管理部、規劃研究部。

既然是是委員會,肯定要有委員或者說成員。

經過商議,宇宙開發委員會,設定了一個由於3個常任委員和12個成員組成的委員會。

3個常任委員,分別由東唐航天局、銀河科技、東唐科學院擔任。

至於12個成員,目前可以確認的,就是天漢集團佔據其中一個名額,剩下的名額自然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當然要入會,先把錢交了再說。

宇宙開發委員會的管理上面,銀河科技的話語權非常巨大,因此一些稽核入會和費用都是要經過銀河科技點頭同意的。

銀河科技可不是一個黑猩猩或者歪果仁送47萬的高等學府,更不是一黑配三黃的某大學。

想不交錢還想優待

出門左轉,那邊還有一個可以上月球的三哥,去和三哥玩吧!

反正宇宙開發委員會的入會費,成員每年10億華元,觀察員每年1億華元,其他費用另算。

而且不是你有錢就可以透過的,航天系統和銀河科技設定了一大堆准入條件,至於通不透過,都是銀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