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左右。

如果2000萬畝溫室大棚的頂棚都安裝石墨烯太陽能薄膜,一年可以產生19萬億千瓦時的電能。

這個發電量幾乎是國內全年發電量的3倍,由此可見太陽能發電的潛能是多麼的大。

不過考慮到現在需求量沒有那麼多,石墨烯太陽能薄膜的鋪設面積,目前僅僅計劃了10萬畝左右,預計是年發電量950億千瓦時。

至於鋪設石墨烯太陽能薄膜,會不會影響溫室大棚的採光,這個大可放心,因為石墨烯太陽能薄膜幾乎是透明度,透光率達到90,並不會影響室內採光。

而石墨烯太陽能薄膜的造價,加上研發費用的分攤下去,一平方米大概在50華元左右,而出廠價是200華元每平方米。

渾善達克溫室大棚區的產權,豐都集團僅僅只有30,剩下的70是中糧集團的。

就算是200華元每平方米,中糧集團的代表,也表示同意鋪設。

當然這個總投資那是相當的高,就是其他配套設施之類,一共是300億華元左右。

不過這個投資,一年就可以回本過來,畢竟950億千瓦時,按照現在的電價,相當於600多億華元。

國內投資者這兩年對於風電和光電的興趣大增,特別是隨著儲電站越來越多,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垃圾電的風電和光電,現在非常容易併網。

當然風電是主流,畢竟矽片光伏的使用壽命是一個問題。

不過這些有了石墨烯太陽能發電薄膜,國內很多投資者已經蠢蠢欲動了。

至於國外的投資者,他們不是不想買風電發電站或者太陽能發電薄膜。

而是儲電電池和太陽能發電薄膜是屬於限制出口產品,想買都要經過審批,不然從哪來回哪去。

不過漢斯家倒是購買了非常多風力發電機,主要是他們家有特殊的儲電技術,那就是空心混凝土球儲能技術。

空心混凝土球儲能技術的工作原理很簡單:製造龐大的混凝土空心球然後將其沉入深海中,球的中心幾乎是真空。

需要電流時,在高壓下的水會流向海深處進入球體中,在此處驅動渦輪機,這樣就可以發電。

如果電能富餘,就可以讓渦輪機當泵來執行,把球中的水再抽空。

儲能時,電流驅動渦輪抽水從海底到陸地,電能轉化成勢能,球變成真空;需要電流時,過程相反。

該專案中的一個問題在於工程學方面:混凝土球的壁要多厚才能抵抗高壓?漢斯家的專家們計算結果是的是三米。

也就是說這種技術,其實就是儲能水庫的一種變種技術,技術是沒有任何難度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工程和錢。

其實如果沒有高能儲電電池,這種技術挺符合我兔的風格,不僅僅可以儲能,還可以帶動鋼筋水泥的需求量。

不過現在剛好反了過來,玩技術的漢斯家在玩空心混凝土球儲能,玩基建的我兔在搞儲電電池。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